大學招生進入「死亡交叉」時代,私校如何突圍?

少子化衝擊波正全面擴散至高等教育。
過去十年內,已有超過15所大學無奈停辦,未來情勢更嚴峻。

教育部預測,到114學年(2025年),18至22歲青年人口數將首度低於全國大學學生數,即便當年所有適齡青年都選擇升學,仍無法填滿所有大學學位,形成所謂的「死亡交叉」。

教育部統計顯示,18至22歲青年人口從102學年的129.9萬人縮減至112學年的91.2萬人,而學生數也從113.7萬人降至89萬人。

預計到114學年,適齡人口與學生數將雙雙滑落至84.5萬,招生缺口愈發明顯。

擔任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的南台科大教授吳忠春說,預計117學年時,大學考生僅16.5萬人,扣掉公立大專校院招走12.5萬人,加上一些重考生,私立大專校院剩約5萬個生源,只夠6、70所學校招生。

國內目前還有約100所私立大專校院,若他們只以本土學生為招收對象,117學年以前會有3、40所面臨退場。

私校求生策略

私立大學如何在危機中求生?

南台科大教授吳忠春指出,私校要度過少子化危機,一是努力招境外生,二是積極開拓新財源,三是捐給公立學校是應對的三大方向。
以中華大學的成功退場案例即為典範,在學生數從1.5萬降至3千後,學校趁還有2億多現金時果斷停辦,可妥善處理好教師,所剩校產捐給清華大學,仍能留下良好的口碑。

擔任全國私立科大校院協進會理事長的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說,面對少子危機,私校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積極瘦身,留下具有競爭力的學系;另一則是招境外生(含陸生)。

葛自祥提到,大學招外籍生時,不能草率,一定要照顧好學生,並確保學習品質,才能可長可久。現在大陸學位生不能來,但短期交流或研修生來台仍可進行,國內大學可以在這方面多著力,對挹注學校財務有很大幫助。

少子化下的大學招生困局,已不僅是學校問題,更關係到整體教育生態的轉型與重構。
對私校而言,唯有擁抱變革、瘦身精進、加強國際化,才能在競爭中立足。

同時,政府與社會也應關注退場機制的完善,確保學校平穩過渡,避免造成師生的重大損失。
教育的未來,離不開全體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