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假是什麼?為何被砍?朝野拚修法討回來,懶人包一次看!
台灣目前的國定假日共12天(含春節三天),但曾經有19天,後來因修法縮減7天假期。隨著立法院新會期即將開議,國民黨計劃推動修法,將「七天假」討回來,民眾黨也表態支持。那麼,這七天假究竟是哪幾天?當初為何被取消?曾經恢復又被刪減的原因是什麼?七天假存廢的正反意見如何?目前朝野提案希望新增哪些國定假日?這篇懶人包帶你一次搞懂!
1月2日 – 元旦隔日 3月29日 – 青年節(革命先烈紀念日) 9月28日 – 教師節 10月25日 – 光復節 10月31日 – 蔣公誕辰 11月12日 – 國父誕辰紀念日 12月25日 – 行憲紀念日
這些假日曾經是勞工的國定假日,但在2016年修法後被刪除,引發不少爭議。
過去,公務員與勞工每周僅有一天休假,每周總工時48小時。2001年公務人員開始週休二日,勞工則維持「雙周84小時」的工時規範(俗稱「隔周休二日」)。然而,勞方逐漸要求比照公務員全面週休二日,以達成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2015年,政府推動修法,將勞工的「雙周84小時」改為「單周40小時」,減少每周工時。但為了與此變革配套,政府同時刪減七天國定假日,理由是工時減少、休假已經增加,因此不需再額外放這七天假。此舉引發勞工與勞團強烈抗議,因為不僅少了休息時間,也失去了國定假日出勤可領雙倍薪水的機會。
在2016年總統大選前,蔡英文曾承諾不砍七天假。但當民進黨在國會取得多數席次後,刪假命令未獲立法院備查而自動失效,導致2016年仍保留七天假。然而,此舉引發工商界不滿,認為政府違背勞資共識。七大工商團體強烈抗議,導致行政院提出「一例一休,砍七天假」的《勞基法》修法案。儘管勞團持續抗爭,2016年底仍通過修法,從2017年起正式取消七天假。
根據《勞基法》,勞工每七日應至少休息一天(例假)。但由於當時的修法刪除七天假,卻未規定強制休兩天,因此部分企業讓勞工每日工作6小時40分鐘,仍然維持一周六天工時,實質上沒有真正的「週休二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於2016年底修法,確立「一例一休」,即勞工每周應有一天例假、一天休息日。
支持恢復七天假的理由:
✅ 勞工應該擁有更多休息時間,享有與公務員相同的假期待遇。
✅ 砍假導致工時減少的同時,國定假日加班費的機會也減少,勞工權益受損。
✅ 減少工時與刪除假日應該是獨立議題,不應綁在一起討論。
反對恢復七天假的理由:
❌ 取消七天假是「單周40小時工時」的配套措施,恢復假期將影響企業運作。
❌ 若七天假恢復,企業可能會轉而調降薪資或增加勞動成本,影響經濟發展。
❌ 已經有「一例一休」保障,應優先檢討現有制度,而非直接恢復假期。
目前立法院針對國定假日的相關提案已完成一讀程序,待委員會審查。其中,國民黨立委提案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獲得較多支持,若通過,七天假可能重新納入國定假日。此外,立委們也討論是否應進一步增加其他假日,以反映台灣勞工工時偏高的現況。
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國定假日相對較少,目前僅有 11 天,讓不少人感嘆:「我們真的休得比別人少嗎?」如果對照國際統計,台灣的假期確實遠低於許多國家,在全球排名中屬於「休假較少」的國家之一。
根據 resume.io 針對 2022 年 197 個國家 的調查,計算各國的「國定假日」與「有薪休假」天數,結果發現國定假日最多的前三名國家分別是:
🏆 伊朗 – 27 天
🥈 孟加拉 – 24 天
🥉 亞塞拜然 – 21 天
相比之下,台灣的 11 天 國定假日,與全球平均相比顯得相對寒酸。
🔹 亞洲部分國家的國定假日:
日本 – 16 天 南韓 – 15 天 泰國 – 13 天 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 – 11 天(與台灣相同)
全球國定假日最少的國家 則是:
❌ 利比亞 – 0 天(完全沒有國定假日)
❌ 黎巴嫩 – 2 天
❌ 印度 – 3 天
除了國定假日外,「有薪休假」的天數也是衡量勞工福利的重要指標。根據 resume.io 的統計,全球帶薪休假最多的國家共有 20 餘國,包括:
✔ 阿爾及利亞、不丹、科威特、葉門、巴拿馬、秘魯 等國,每年皆享有 30 天 的帶薪休假。
🔹 亞洲鄰近國家的帶薪休假天數:
日本 – 26 天 南韓 – 30 天
🔹 歐洲國家的帶薪休假天數(通常較為優渥):
法國 – 36 天 挪威、芬蘭 – 31 天 德國、荷蘭 – 29 天
🔹 美國的情況:
美國的 聯邦假日 11 天,但有薪休假則視企業政策而定,平均約 10 天,相較於歐洲與亞洲部分國家,假期較少。
根據《勞基法》規定,台灣勞工 工作滿一年可享 7 天特休(未滿一年則依比例計算),因此加上國定假日,台灣一年有薪休假總計約 17 天,在全球排名倒數 第 7 名,確實相對偏低。
從全球趨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調整休假制度,以確保勞工有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台灣是否應該增加國定假日或提升有薪休假天數,仍值得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