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我們常常叫他們「好人」,具體表現在:很努力,很上進,總是埋頭苦幹。
但是你一讓他說話或者發言,他又唯唯諾諾,吞吞吐吐很怯場。
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你有沒有下面這樣的經歷?

好人總是忙前忙後 卻幾乎沒人記得他的付出
1. 聚會的時候,自己忙前忙後,照顧好所有人,卻沒有得到一句誇獎。自己的做的這些還被口才好的人拿來炫耀。

2. 自己熬夜加班做的業績,領導讓口才好的人拿去彙報。

3. 自己喜歡很久的女孩,被別人三言兩語泡走了。

很多時候,一個人會不會說話,會不會表達決定了他能夠達到的人生高度。
我們總是羡慕口才好的人,認為那都是「天生的」,其實不然,都是有套路的。
說話之前要在自己心裡過一遍, 表達起來才能遊刃有餘。

口才好其實都是套路 總結了一下幾個方法:

1. 層次法

之前很多讀者招教主要敬酒詞,宴會上到你舉杯發言的時候應該說什麼?
這個時候其實有一定的格式,也就是層次。
首先表達感謝:感謝昔日好友老師的教導,領導的栽培。
不要覺得你心裡感激不用說,俗話說得好,禮多人不怪。
通過你的這份感激,做在台下或者桌上的領導老師面子上得了光彩,這份人情已經送出去了。以後自然更加傾心與你。

其次就是回顧過去:過去的成績與教訓。成績是領導的,教訓是自己的不足。
在一次捧高別人,自黑自己。表達了自己做人的大氣。
最後就是祝福了:老師桃李滿天下,朋友工作順利,領導帶領部門再攀高峰。
這三個階段下來,你們的關係,自然會近了很多。

2. 「三」的應用

小時候學過語文可我們都知道,要把課文劃分成三個階段。起因,經過,結果。
因為三段是個最好的分段,兩段顯得太單薄,四段顯得太繁瑣。
生活中那些口才好的人,都會在講話之前說:「我有三個點要講一下」「這件事有3個問題」
除了以上,更多的時候我們的發言時為了解決問題。比如小組會議,或者面試的時候。
你會面臨一個問題,然後給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最好的流程就是:
1.說出發現問題的現象
2.說出問題出現的原因
3.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4.再一次說出使用該方法的好處

3. 練習是成功之母

李嘉誠在合肥演講時,曾說:「承認自己沒有口才,是一件錯事。」
沒有人是可以出口成章的,每一個演講大師的背後都是無數粗的演練。
謀略與口才相輔相成,謀略是因,能力是因,這些就需要用口才這個果去表達出來。
用謀略來策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口才說服人接受你的方案。
那樣目標達成就能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