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都會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拉扯,但到底要如何平衡才對事情處理比較好呢?

如果把人生比作開賽車,感性就像是油門,它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而理性就像煞車,遇上彎道適度帶點煞車,能讓過彎更優雅帥氣!

不是所有事情都得算出CP值

人類,數百萬年以來一直都是「情緒驅策」的動物,「情緒」能給我們強大的動機,以及快速的反應,幫助我們的老祖宗能在險惡的大自然中存活下來甚至開枝散葉。

在森林裡瞄到熊一般的形體朝你狂奔而來,在幾毫秒的時間內,你瞳孔張開,汗毛直豎,大量腎上腺素進入血液,你的雙腿肌肉緊繃,瞬間爆發強大的力量,想都不想先跑再說,這是保命的合理反應!

正常人類絕不會停在原地,冷靜觀察與理性分析:嗯,看這個型態跟速度,我評估85.7%的機率是隻熊本熊呢!

如果是真熊,最高時速會達到56km/h,所以我們跑也沒用。

坐下來等牠來吧!

同樣的,由於親情,我們會義無反顧地保護我們的孩子。

正常人類看到孩子遭遇危險,不太可能當下來個投資報酬率分析:這孩子吃了我多少食物,花了我多少時間,這些投入也無法確保他順利長大,就算他順利長大也不代表可以自立,就算可以自立也不代表會孝順我,就算會孝順我,我也不見得活得夠久可以享受...

評估之後,小孩子是賠錢貨,直接放生好了!

搞不好原古時代還真的有某些種族做過這樣的理性分析,結果可想而知,他們的後代一定不會傳承到今天!

我們都是血肉之軀,內心很難因為一個純理性的原因,產生強大的動機去完成一件事。

能驅策我們的通常都是情感。

活用人生煞車系統的三個小練習

1.認識你自己,定義出你真正在意的事

別試圖把自己改造成理性人,只要在關鍵時刻,讓理性思考(煞車)稍稍介入決策即可!所以你得先釐清,什麼是「關鍵時刻」?

也就是你這輩子真正在意的事情。

每個人對此的答案都不同,不過幾個基本原則可供參考:
「長線影響」的事物,通常比「短線影響」要重要;
「難以逆轉」的決策,要比「錯了可改」的事情關鍵。

所以,學習計畫要比換手機計畫重要,選擇專業要比選擇公司關鍵得多!

2.觀察自己是如何做決定的

當我們做了錯誤的選擇後(選了難吃的餐廳,進了不好的公司),通常第一時間是責怪他人,再來就是責怪自己!

其實比較有建設性的想法,是把時光回溯到那個做決定的當下,釐清自己當初基於什麼因素做下了決策?
結果不好是因為訊息不足?
運氣不佳?
盲目從眾?
還是自己的判斷出了錯?
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們會怎麼選?

雖然想這些無法改變現狀,但從自身的錯誤中學習理性,效果絕對比看書或聽別人的經歷更有用!

3.接觸三觀與你不同、但過得還不錯的人

一個三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與我們不同卻過得不錯的人,一定有他的生存之道!
我們未必要完全認同或是複製他們,但既然對方的決策系統能經得起現實的考驗,就有值得參考、借鏡之處。

生命中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感受到一些矛盾:人生需要感性來驅動,又需要理性來煞車;我們要建立自己的決策系統,又要參考別人的決策方式。

你要多少理性和感性來達成人生的平衡,這就是成熟大人的難處,但練成了,便成就了一生受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