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曹操的七大智慧,第一條就服了!

如果問誰是三國時期頂級風雲人物,我認為非曹操莫屬。曹操一生叱吒風雲,氣吞萬里,運籌帷幄,文治武功。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文武全才的史詩級的風流人物。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縱觀三國所有風雲人物,最善於也最慣於充分運用權謀機變者莫過於曹操,他明覺快斷,極富謀略,目光長遠又思想縝密,把軍事戰爭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

如果你能讀懂曹操的大謀略、大智慧,無論對做人還是做事,都能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示。
1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於壽春稱帝,而此後一年,本來與袁術結盟的呂布,卻與袁術之間的矛盾日趨加深並表面化。看到此景,想要征伐袁術的曹操靈活應對,選擇了拉攏呂布當朋友。

曹操以朝廷的名義封呂布為左將軍,並親自寫了一封信對呂布“深加慰納”。呂布與哀術本有宿怨,在得到名正言順的加封並得到曹操的表揚後十分高興。

此舉進一步加深了呂布、袁術之間的矛盾,促成了袁、呂同盟的迅速瓦解。緊接著,曹操分而擊之,消滅了袁術和呂布。

古之成大事者,不僅善用賢能,非常情況下,也善於聯合對手,拉攏敵人,達到自己的製勝目的。

懂得借助他人甚至是對手的力量,來為自己爭取勝利。這是一種在自己處於弱勢時必須懂得的機變策略。

2
想到,看到,還要去得到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洛陽,在他篡逆失敗後,很多人都有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而當屬袁紹和曹操集團最具這個能力。

袁紹深知挾天子以令諸侯帶來的好處,但因為他缺少勇氣和魄力,卻去算了小帳,袁紹想到的是,漢王室衰頹已久,幫他們重建是很困難的。如果把皇帝請到鄴城,軍事行動還要請示,會行動的機密性和機動性,得不償失。

況且皇帝身旁還有很多公卿大臣,尊重他們,會使自己的權力變小;不尊重他們,則會帶來違抗皇權的麻煩。


因此袁紹猶豫了。

而在此時,曹操想到的是,晉文公迎接周襄王到洛都,諸侯就如影相從;漢高祖東伐項羽,為被項羽殘殺的義帝縞素戴孝,天心歸心。

黎民百姓都有懷念故主的情節,如果他能夠迎接皇帝,一可以順應民望;二可以感服英雄豪傑;三可以扶持大義來羅致英俊。也就是荀彧所說的大順、大略、大德他全佔了。

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曹操想到、看到也做到了。在他兵貴神速,克服一切困難遠征烏恆後,第一時間迎天子還於許都,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大戰略,也為日後曹魏集團的進一步崛起奠定了基礎。

想到、看到和得到絕對不能劃等號。“挾天子”這個機遇,平等的擺在袁紹和曹操面前,但是袁紹猶疑錯失良機,曹操果斷行動搶得先機,最後也導致他們的歷史結局也大不相同。

要想抓住大機遇成就大事業,如果只停留在想像、觀望的階段,而缺乏實際的行動,注定不會有什麼大作為。

3
“釜底抽薪”以弱勝強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在陽平大敗袁尚後,回軍攻冀州。由於冀州守衛森嚴,難以攻下。於是曹操就採取了決漳河之水,淹城攻敵的策略,導致冀州軍士幾天內皆餓死,曹操不攻而勝。

曹操引漳河水淹城,從謀略上講,是他在充分考察地勢後,以迅雷之勢對敵人所採取的“釜底抽薪”的策略。

法無常勢,置之死地而後生,最有效的策略莫過於釜底抽薪,讓敵人沒了最重要的東西,取得勝利、決定乾坤的必定是自己。

只要你找到這個“瓶頸”,給對手以致命一擊,必定會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學會釜底抽薪,靈活處理,能夠為我們帶來成功。


4
機會來了就不要錯過

曹操與袁紹之間由對立走上對決,雖然是利益爭鬥使然,而決定成敗的,則是二人對時機的把握不同。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在討伐公孫瓚後,不顧“百姓已經疲懼,糧草也不充足,百廢待興;而且曹操有天子做後盾,討伐曹​​操有違道義”這一事實,聽不進謀士沮授的建議,悍然發動官渡之戰。

而袁紹的貿然行動,對於萬事俱備的曹操來說,卻是一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好機會。也正是他抓住了這次機會,讓信心滿滿的袁紹大敗而歸,最後連東山再起的能力都不復存在了。

論把握機會,曹操可謂是勝人一等。

姜太公認為:“時難得而易失,因機而發,時機未到,不可妄動,時機一到,不可遲疑“。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是善於取亂,乘機取勢而發家的。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也是給善於抓住機會的人的。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作為,一定要善用捕捉機會,利用機會,要待機而動,也要伺機而發。
機會不常有,機會來了就別錯過,才能更有機會成功。

「曹操」的圖片搜尋結果

5
看本質,預測未來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烏桓後,袁紹之子袁尚、袁熙又率少數親隨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

一些文臣武將都認為,無論從遼東地理、氣候條件,還是兵將士氣上來說,都有應該一鼓作氣,平定遼東。而曹操卻下令回師許昌,令人大為不解。

可曹操卻撫須笑著說,公孫康早就畏懼袁氏會吞併他,現在二袁在他那裡,必會導致公孫康疑心重重。若我這時去討伐他們,反而會促使他們團結起來對抗我。緩一時討伐他們,二袁必會謀取公孫康的地盤。不用我出兵,公孫康也會殺了二袁的。

果不出曹操所料,數日後公孫康派人送來了二袁的首級。


曹操在此事上審時度勢,認為不戰而可坐等袁兵的潰敗,最終也是不費一兵一卒,輕鬆地取得了對袁氏割據政權的勝利。

採用“無為而無不為”,“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這一做法,就是要綜合分析現象,看本質,預測未來。也是我們當世之人需要向曹操學習的大智慧

6
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謀

還是曹操徵烏桓之戰,由於烏桓的所在地遼東路途遙遠,天氣等自然條件惡劣,曹操親率的三軍和隨行的數千輛兵車行進的都異常緩慢。 

曹操命令眾將士假裝撤軍,並且在路旁豎一塊大木牌,上面清楚的寫著“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待秋冬,再來進軍”。

北虜的探馬看見這個木牌,以為曹操大軍真的已經遠去,於是踏頓也就放鬆了警惕。而此時的曹操命令田疇率領大軍,登上徐無山,直出盧龍塞,經過平岡,越過白狼堆,直搗踏頓老巢,結果倉促應戰的踏頓大敗。

曹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不拘於時巧為先,非常之時用非常之謀獲勝。所以《魏書》讚他能“因事設奇,譎敵制勝”,故行軍打仗做事都能“變化如神”。 

要做大事就要勇於打破常規,獨闢捷徑。思路決定出路。面對困境,只有打破了思維定勢,才能夠激發新的思維,找到出路。特殊問題特殊對待,不拘於外部既定形式,勇於以巧為先,才能最終取勝。

7
善於機變,以奇制勝

曹操小時候就學會離間父親和叔父之間的關係,關鍵時刻利用兒時玩伴袁紹為自己開脫,這些都是他的機靈善變。

在正史中,雖然沒有曹操刺殺董卓這一故事,而羅貫中卻在《三國演義》第四回杜撰了“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這一橋段。

我們姑且不爭論史實,卻能看到曹操的善於機變。

曹操刺殺董卓的計劃敗露後,情急之下雙手捧刀極其恭敬的跪在床前對董卓獻寶刀,引得董卓大喜,打消了疑慮。曹操又在董卓引他看馬時,藉口試試馬好不好騎,跨上駿馬逃奔而去。

在這種內有董卓差點識破自己的暗殺計劃,外有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情況下,曹操善於觀察和應對,保住了性命,未來才有了叱吒三國的曹孟德。

很多時候,頭腦靈活是隨著時機的變化而採取的應付手段,無一定的成規和形式。我們在做人做事時,想要用好它,就要機會在手,計謀在心,不斷的學習和積累,通過長期經驗的積澱,做事也就更順手。

8
曹操是個值得學習和研究的風流人物

曹操的一生,遇險無數,在他創立曹魏帝國的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而他卻能盡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以他的大智慧成就了他的文治武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歷史人物之一。

曹操是中國古代史上難得一見的有熱情、有魄力的政治家,又是一位運籌帷幄、敢於挑戰的軍事家,曹操的政治、軍事權謀和大智慧,充分體現在他的戎馬一生的戰例之中,值得後人去學習和研究。

願此篇為您解讀的曹操大智慧系列,能給您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