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負面情緒,不少人存在著這樣一種看法,認為它是不好的,是需要努力去避免的。
後來隨著對情緒理解的加深,心理學家逐漸發現這種看法不僅不正確,還會對我們產生不利的影響。

首先,負面情緒是不可能被消除的。
因為,情緒是一種進化而來的生存機制,它是一種在特定的外部刺激下,必然會出現的生理和心理反應,而且,情緒的產生先於我們意識層面的覺知。
也就是說,當我們意識到情緒的時候,它已經產生了,所以,我們沒辦法不讓負面情緒出現,它一定會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其次,如果我們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那麼當覺察到負面情緒時,就會產生一種抵觸心理。
不願意正視和承認它的存在,於是,只能選擇忽視或壓制這些情緒。
這樣做會導致兩個結果:
第一、太多負面情緒被積壓在心中,將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第二、我們無法利用這種情緒信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或者解決某些潛在問題,並獲得相應的成長。
如此一來,以後遇到相似的情況,我們依然會以同樣的方式去處理。

事實上,負面情緒本身並不是負面的。
所謂的「正面」和「負面」,只是從個體感受的角度,對情緒進行的一種評判。
然而,情緒被進化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我們快樂,而是要幫助我們更好地生存、發展與繁衍。
從這角度來看,所有情緒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情緒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關於自我內在需求的非語言信號——正面情緒意味著需求得到了滿足,而負面情緒則意味著某種需求沒得到滿足。
如果能夠學著把情緒看成是一種信號,我們不會再帶著不同的眼光去看它們,而是會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讀和理解這種信號。

所以,面對負面情緒,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忽視、逃避或者壓抑,而是要理解它,並以此為基礎來弄清楚自己內心的需求。
只有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才會懂得如何行動,然後透過行動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滿足,否則,我們就會一直生活在焦慮和不愉快中。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方法。
總共有「三步法」,分別是:
1)識別——不加批判地接納和表達情緒;
2)理解——分析情緒背後的需求與信念;
3)超越——利用情緒實現自我糾正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