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恐怕是唯一一件不用教就會的事。
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就開始玩樂人間了:玩自己的小手、沙子、小車、積木……但好像漸漸地,“玩”變成了一個略帶貶義的詞語。“太愛玩了”變成了對他人的一個相對負面的標籤。

可是,“玩”真的是一件不好的事嗎?“愛玩”真的有錯嗎?

連玩都玩不好,工作能做好嗎?
收藏家王世襄被人稱為“京城第一玩家”。當年北京城裡的公子哥們都愛玩鷹斗蛐蛐養葫蘆,王世襄也不例外。

玩鷹有許多規矩,要經過和鷹鬥智斗勇幾大關卡,它才會真的馴服於你。其中最辛苦的環節叫“熬鷹”。

人要和鷹互相瞪眼睛,每天24小時不合眼地盯著,要盯上一個星期,盯到最後鷹熬不住,才算過了關。但是,往往人的身體會先扛不住。王世襄熬鷹時,會和夥伴兩人日夜輪流盯著,他自己多是值晚班。

想想花上大把時間就盯一隻鷹,確實考驗定力。但也真像整天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真有點玩物喪志的意味。

但王世襄卻做到“玩物可以立志”。這些雕蟲小技都被他玩成了中國文化。閑時發表下玩鷹的文章,還把公子哥的玩樂事寫成了《蟋蟀譜集成》、《說葫蘆》、《北京鴿哨》等專著,後來更是成為一名大收藏家。

所以,玩可能並不是一件壞事,重點要看你怎麼玩。王世襄就曾說過:“一個人如連玩都玩不好,還可能把工作干好嗎?”初聽荒唐,細想確是如此。連玩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的人,估計對工作也不會多上心。

極致地玩,才是對生活的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