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一間公司,主管總會說:
公司是一個大家庭!員工就像家人
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賺錢、一起打拼人生!」
這句話,聽聽就好,

千萬別當真,認真你就輸了!

在公司待了6年,辭職卻只花了6分鐘......
辦好離職手續,收回員工證,前後只有一瞬間
就像在公司待的那幾年,也就那一瞬間......

幾個月前,朋友的老闆帶著太太和孩子去公司,
小孩問:為什麼禮拜六叔叔阿姨還在上班?他們不回家嗎?
老闆笑笑地說:他們把公司當成了家,但是公司不是他們的家!

看看,這就是老闆的思維!
這世界所有的傷害都來於不對等,
你把公司當家的那一刻起,
就注定了被這種思維綁架、凌遲、束縛。

1.公司從來都只是一艘大船,理不清的是你

記得2004年裁員的時候,
有個員工寫了一篇《公司不是家》在網路上爆紅轉傳,
裡面的話,句句刺目,字字戳心:
被裁的員工事先都完全不知情......
在面談之前,他們的一切手續公司都已經辦完,
等他們被叫到會議室的同時,郵箱、人力地圖、IC卡全部被登出。
當他們知道消息以後,兩個小時之內必須離開公司。

這篇文章當時看得所有人都很心酸。
無非就是,你把自己當做「公司的人」,
但是轉眼功夫,聯想卻不想再跟你有任何聯繫。
這種事實不忍卒讀,但是卻真實得透著寒光。

任何一個公司,都是和你同路而行的旅者,
是帶有交互利益的。
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你唯一該做的事是:
汲取精華、潛藏力量、開闊格局。
絕不是妄想它能成為照顧你大半生的父母!

所以說到底,
公司雖然是個功利化的組織,隨時可能翻臉不認人,
但只要它有本事帶你打勝仗,
哪怕打一場,你的人生從此就不一樣。

那不已經夠了嗎?
何苦一直抱著「受害者」的心態,或尖刻過火,或傷風悲月?
公司從來都是一艘載著眾人駛向使命的大船,
如果有什麼誤會,那只不過,是你理不清。

2.職場不相信理想主義,但是你依然可以有理想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重大誤會:
員工會認為,越賣力、越盡責、越在他的角度上維護公司的利益,
得到的欣賞、感激和回報越多。

然而,那往往並不一定是公司老闆所需要的東西。
理想主義在職場中顯得有點矯情,
是因為理想中,投入和回報總是線性向上。

公司的目標總是在變化,
更多時候和現在速生速朽的行業更替有關,
也和老闆權力至上的心理需求有關。
不管是什麼原因,
你的個人理想,不可能永遠和公司的重合。
你必須清醒地卸下,曾經讓你熱血沸騰的某個背負。
雖然,這個背負裡面,曾經殷切寫滿了你對未來十年的期待。

在漸漸認清事實的蛻變裡,你也許很痛很痛:

因為某一天突然讓你受盡委屈,
用盡一切齷齪手段把你趕走的人,
竟然是曾經是你一起通宵工作、
深夜同吃一盤小龍蝦、終於順利解決麻煩而擁抱歡呼的兄弟。

而在某個轉角,他已經走遠。
他有他的理想,你依然還能有你的熱血。
沒有誰和誰有永遠的依賴,

職場不相信理想主義,
但是每一個人都依然可以有自己的理想。

3.把公司當甲方,是迷失到清醒的開始

最明白的說法是:
一個公司不是家,而是「甲方」。
甲方給你錢,給你資源,
給你一個舞台發揮自我。
但是收了錢之後,你得交出讓它滿意的貨。
否則,你不能給公司創造價值,
只會遭到無情的辭退,
你們之間的緣分,就可以停止了。

公司有時候為了吸引人才,
為了發展新業務,為了開拓新市場,
常常給了負責人太多的承諾和期許。
又或者,
因為對外公關的需求,企業文化的建設,
營造了很多「老闆員工一家親」的假像。

也許,那一刻,彼此都是真的喜歡,
事業都是真的宏大,報酬都是真的允諾。
然而,到最後,磨合久了,
人和人之間總有一些不得已的期望值偏差。
久而久之,天平失衡了,情感也失效了。

之前任職的公司,親眼看著老闆收回了一個跟了他8年的兄弟的股份。
那位經理,8年期間創造了兩個S級別、月流水上億的遊戲產品。
到最後,一無所獲。
隨後,其他的一些拿到了股權激勵的同事,結局也差不多。

從一開始就把公司當做一個甲方,
不要寄予過高的情感寄望,
可以說是避免委屈和傷害最簡單的自我保護。
誰都希望有一個安定、美好、完滿的職場結局,
然而這樣的結局有一點柏拉圖。

不要說現在35歲以上的員工都自認為沒有安全感,
即使是20多歲的助理崗,
也隨時會因為公司的業務調整一夜成為失業青年。

14年前聯想的員工就已經痛徹心扉地寫過:

不管你如何為公司賣命,

當公司不需要你的時候,

你曾經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義。

我們唯一能做的,
無非是認清方向、選准賽道、持續努力積聚自己的勢能。
讓公司這個甲方,
給我們賦能格局、氣量、眼界和悟性。
從一開始就擺正自己的位置
比任何天真熱血的設想,都來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