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經歷得太少,
才會覺得雞毛蒜皮都是煩惱。
當你經歷越多真實與虛假,
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之後,
反而沒有那麼多的酸情。
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是啊,中年以後,
常常會覺得孤獨,常常會沉默不語。
因為每天一睜開眼,
周圍都是要依靠你的人,
你自己卻無人可以依靠。
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是明白了:
生命來來往往,
能走進心裡的人寥寥無幾。
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與人爭辯,
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遇到點芝麻大的事情也喜歡找人訴苦。
後來,慢慢長大,
發現越來越喜歡沉默的感覺。
不再急著與人辯駁自己的看法,
逐漸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經歷不同,三觀不同,
對一件事的看法也一定會有所不同。
道同則同行一段,
道不同則不相為謀。
不再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寄託在別人的身上。
覺得跟誰在一起舒服,
就多多交往,
如果覺得累了,
選擇沉默,慢慢遠離便是。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
沒必要強求自己去取悅誰,
迎合誰。
生活裡有了苦,
也不再急哄哄地找人訴苦。
因為自己的苦,只有自己懂。
說得多了,
別人只會覺得你矯情,
不如找一個安靜的角落,
找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情,
獨自療傷,寂靜歡喜。
人這一生,終究會遇見許多人,
而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
都有其意義。
愛你的人,給你溫暖與勇氣;
你愛的人,讓你學會如何愛與分享;
你不喜歡的人,教會你如何寬容和尊重;
不喜歡你的人,讓你學會自省和成長。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
有的人在這一站下車,
有的人在下一站下車,
能同行一程,已是莫大的緣分。
當陪你的人要離開時,
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
學著看輕,然後揮手道別。
我們都是天地間的過客,
世上很多人和事,
我們都做不了主。
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
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
紅塵陌上,我們終要獨自行走,
看輕了,人才會更快樂。
半生已過,你越來越沉默,不過是明白了,
很多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想一想,就算了,於是選擇了沉默。
很久以前,一位國王想找一句話,
這句話要讓高興的人聽了難過,
難過的人聽了高興。
但他花了很多時間問了很多人,都沒有找到。
直到有一天夜裡,
在夢中一位智者對他說了一句話:
「這一切都會過去的!」
世事如煙,滄海桑田,
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沒有一件事是永恆不變的。
對於那些看不透的,
難以放下的事情,
沉默是最好的武器,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
會讓一切過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瘋狂地喜歡上了這句話: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它幾乎成了我的人生箴言。
每當我傷心難過、被人誤解、工作不順的時候,
我就會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人生數十載,
我們現在所在意的、計較的、已得的、未得的,
不過是生命長河裡非常短暫的一瞬;
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
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完全不值得我們耿耿於懷。
往後餘生,告訴自己,得也開心,失也淡定,
看淡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
沉默安靜,淺笑安然。
看過這麼一句話:
沒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痛哭,
也沒人在乎你要輾轉反側的要熬幾個秋,
外人只看結果,自己獨撐過程。
等你明白了這個道理,
便不會在人前矯情,
四處訴說以求寬慰。
當你越來越沉默,
越來越不想說,
應該是你越來越成熟,
很多事看淡了,
很多人看輕了。
所以,當想爭辯的時候,
想一想,就算了,於是選擇了沉默。
也不再像年少的時候那樣,
時時想著如何融入別人的世界。
年歲漸長,慢慢喜歡上安靜和獨處。
閑來無事,
給自己和家人準備一頓精緻的餐點;
打掃屋子,
擺上自己買來的好看的小物件;
戴著耳機,聽著喜歡的音樂在公園裡散步;
捧一本書,安靜地待一個下午。
如果你遠遠地看見一個人,
端坐一隅,淺笑安然,
不喧囂,不張揚,
他並沒有不開心,
只是覺得,沉默的狀態,更舒服。
一個人再聰明,也不能事事都看透;
一個人再智慧,也不能人人都看懂。
真正成熟的人,明白往事如流,
人生最好的狀態,
不是避開車馬喧囂,
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往後餘生,
願你不爭不搶,不鬧不惱,
不卑不亢,沉默以對,寂靜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