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曾說:
“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但很多家長只求孩子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不遺餘力地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
天價學區房、昂貴補習班、放棄工作陪讀等……
他們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物品和炫耀資本
和孩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贏未必可喜,輸未必可悲
勝負並不重要,跌倒了站起來的姿態才最重要

考試失敗只是人生中的一次挫折
成功的路也不止上大學一條
我們現在更要關心那些高考失敗者
幫助他們重拾信心,走出高考失敗的陰影

不發光的,不一定不是金子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不管成功或失敗,只要你曾經經歷過
那段拼搏的日子是你永遠的記憶
走過了,就要往前看,你就會開心一點!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歷黑夜怎能見黎明!
考試或許可以影響你的未來
卻絕不會決定你的人生
未來還長,路在腳下。
不信?看看他們如何走出高考的“陰霾”

1982年,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裡的第一次高考
他的報考志願表上赫然寫著:北京大學
當年,他的數學成績是——1分

心灰意冷的馬雲和表弟去賓館應聘服務生,讓老闆給拒了
通過找關係,才做了一份給出版社送書的活兒
19歲那年,他再次走進高考考場,數學成績19分!

馬雲又開始了一遍打工一邊複習的日子
到了20歲那年,他參加了第三次高考
這次,數學考了79分,但總分數比本科線還是差5分

當年,杭州師範英語系由於剛升到本科
以至於報考的學生竟然不夠招生數

校領導做了一個令馬雲感覺是天上掉餡餅的決定
那就是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專科生直升本科
於是,英語成績很牛的馬雲以本科生的身份踏進了杭州師範

高考像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道坎
無論成敗與否,我認為現在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要總結高考的得與失
以便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邁好每一個坎!

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
他報考的常熟市地區師專外語錄取分數線是38分
俞敏洪的英語卻只考了33分

高考失利,俞敏洪在家裡開手扶拖拉機、插秧、割稻
後來去大隊初中當了代課老師

1979年,再次參加高考,總分過了錄取分數線
但英語只考了55分
而常熟師專的錄取分數線變成了60分,結果再度落榜

俞敏洪參加了一個專門針對外語高考的輔導班
他和二十多個男孩一起住在一個連廁所都沒有的大房間裡

早上和大家一起背單詞、背課文、做題、討論
晚上10點半熄燈以後,大家全部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背單詞

1980年的高考開始了
英語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俞敏洪僅僅用了40分鐘就交了卷
分數出來了,俞敏洪的英語是95分,總分387分
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

當初,李修平高考連續三年落榜
父親卻從來沒有為她“走後門”找工作

父親的話裡沒有絲毫通融:
“你如果繼續複習考大學,我支持你
你如果不想考了,就把檔案放在街道上,聽街道的安排。”

李修平特別不服氣:
姐姐哥哥都上了大學,怎麼我就不行?

後來她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離家時,父親送給她幾句話:
“生活要樸素,學習要努力,做人要坦誠。”
這是一個父親送給女兒的“規矩”

蔣雯麗因《牽手》《金婚》《中國式離婚》等影視劇而大紅大紫
但是,當年這個心懷夢想的女孩兒也曾高考落榜
被分配到安徽蚌埠的自來水廠當工人

蔣雯麗後來回憶道:
“我覺得我是一個很不認命的人。”

當時,蔣雯麗給廠裡組織文藝演出
一個舞臺總監跑過來對蔣雯麗說
我看你表現力不錯,可以去考電影學院

這是蔣雯麗第一次聽說電影學院
後來,她就這樣“自以為是”地真的去考試了
沒想到文化課高考落榜已經參加工作的她最後竟然考上了!

輸了考試,並不代表輸了人生
有時只有遇到挫敗時,才能看出人的偉大

魯迅說過:我覺得坦途在前
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

輸了成績,並不代表輸了人生
不怕輸的孩子,才有機會贏

小時候輸不起
長大後贏不了

有父母把孩子的“輸不起”,看作是一種爭強好勝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
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
適度的爭強好勝能激勵孩子追求卓越

但過度的爭強好勝有害無益
一是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問題

還記得轟動一時的香港教育局局長
蔡若蓮的兒子潘匡仁跳樓事件麼?

25歲的潘匡仁從小就出類拔萃
中學就讀香港名校
去過海外留學,畢業回到香港工作

多才多藝,會彈琴,酷愛運動
尤其跑步和單車,生前在一次單車比賽中
因受傷沒獲得好名次,患了抑鬱症
最終選擇跳樓結束生命

出生優越,教育優良,本該綻放青春的年齡
僅僅因為輸了比賽鬱鬱寡歡、放棄生命,讓人唏噓不已

二是扭曲孩子的人格和品行。
看過一例“合肥少女毀容”事件

高中生周岩愛慕同校女孩陶汝坤
求愛不成,乘其不備
向女孩的頭上澆油並點燃,導致女孩毀容

男女交往本應是你情我願的事
周岩卻因追求不得而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極端行為
這難道不是“輸不起”導致的惡果嗎?

從小輸不起的孩子
長大後無法適應錯綜複雜的社會而變得苦不堪言
教會孩子學會輸,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為人父母最大的贏
是教會孩子面對輸

吳鎮宇在《爸爸去哪兒》裡的一句話感動無數觀眾
他說 “由於自己已經50多歲,孩子還小
一直怕有一天離孩子而去還沒有教好孩子”

父母不能永遠守護在孩子身邊
孩子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
父母唯一能做的,便是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輸”

1. 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有的孩子輸的時候大哭大鬧
父母遷就孩子,刻意讓孩子贏
而不知讓孩子贏得了一時,贏不了一世

2. 培養孩子的豁達胸懷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這種豁達的心胸是“輸得起”的關鍵

別再對你的孩子說:
“期末考試考不到多少,看我怎麼收拾你!”
“你真窩囊 ,就知道哭,他搶你的,你不會和他搶啊!”
“上次還考了98分,這次怎麼變成88分了……”
這樣的引導,怎麼可能讓孩子“輸得起”?

3. 在孩子面前學會輸

常說“沒關係”:
“菜燒糊了,沒關係,媽媽下次就知道怎麼做了”;
還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失敗經歷、解決辦法等
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輸不可怕,不站起來才可怕

4. 不用模糊語言誇讚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把“孩子,你真棒”“你真是聰明的孩子”
掛在嘴邊,讓孩子自我感覺良好

一旦孩子犯錯被家長批評
“剛說我真棒,這會又說我真笨...”
所以父母誇孩子的時候要使用清晰的語言
評價具體的行為
讓孩子分清父母只是對他的某一行為不滿意,而不是對人

願每個孩子都有這種“輸得起”的自信
以及應對失敗的積極態度

願每個孩子都能以闊達心態對待輸贏
做一個能贏也能輸的大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