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喜歡用龜兔賽跑這個故事來形容自己,
認為自己只要肯吃苦,總有一天可以獲得成功。

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並不是你付出足夠的時間,
肯吃苦,就能得到回報。

一隻正常的兔子不睡覺,
即使它跑的再慢,也不會被烏龜超過去,
沒有天生比兔子跑得快的烏龜。

在職場中也是如此。
或許你會有這樣的疑惑,

我在公司工作了6年,每天早出晚歸,
任勞任怨,為什麼還在最底層呢?

然後你就會自然而然的
抱怨領導對你的努力視而不見,
就會把委屈的情緒帶到工作生活中去。

有時候,投入到時間多少
與你是否能獲得成功並不一定成正比。

你每天工作時間久,
也不完全是你努力工作的依據。

你會因為老闆看不到你的努力而委屈,
你的老闆也會因為你的“低耗”而委屈。

總有人會有一種錯覺,
認為自己只要付出足夠長的時間,
肯吃苦,就會有回報。

可是,投入的時間並不能和成功直接劃等號。
幹活時間長短不是衡量一個人努力與否的標準。

一、不要做這3種“越努力越有毒”的員工

《別讓無效努力毀了你》這本書中曾提到,
高效能的三要素是時間、能量和注意力,

而在這三件事上犯跟頭的員工,
往往就是“越努力越有毒”類型,
也往往最讓領導們無奈。

那麼,問題來了。
這三種有毒員工怎麼分辨,他們有哪些表現?
簡單概括來說,就是四個字:不會管理。

1.不會管理精力,只做線性努力
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
單維的、缺乏變化的思維方式。

從本質上來說,
這是一種從自我認知而出發的思維模式。

具備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在生活與工作中,
如果想要做大10%,是完全可以通過努力換得。

但如果想突破甚至超越10%,
線性努力就不太能做得到。

2.不會管理注意力,就是在無效用功
松浦彌太郎在《思考的要訣》中說:
其實,只要認真起來的話,
你能在三個小時內持續專注於某一件事。

管理注意力,就是提升專注力。

這是一種專注投入做某件事,
從而獲得愉悅感體驗的能力。
它可以看做是一種 “心流” 的狀態。

那什麼是“心流”?
心流就是當你特別專注地、
做一件目標明確而又有挑戰的事情,
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這個挑戰,
可能會進入的一種狀態。

小孩子專注力的缺失,
最典型表現是寫作業時,
玩手轉筆摳桌角,
注意力不能聚焦在學習上。

而成人缺乏專注力,
更多體現在每時每刻,
忙於應付外界的各種干擾。

所以,注意力管理最能檢驗,
一個看似一直忙忙碌碌的員工,
是真努力、進入了心流狀態,
還是無效用功,只在做做樣子。

3.不會管理時間,缺乏價值成本思維
一個人可以在10分鐘內
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

一個大忙人20分鐘可以寄出一大疊明信片,
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可以花一整天:

找明信片一個鐘頭,尋眼鏡一個鐘頭,
查位址半個鐘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鐘頭零一刻鐘……

以上,
是有名的帕金森定律。定律表明:

只要還有時間,
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

換一種說法就是,
工作總會拖到最後一刻才會被完成。

二、2種行之有效的努力策略

在工作中,如何不拖延、
不怠慢,杜絕掉無效努力呢?

有兩個行之有效的努力策略,
供你思索。

1.從線性增長到複利增長
低效的線性努力帶來的是線性增長,
而高效努力是複利增長思維模式。

線性收穫只能維持一段時間,
不管你怎麼努力,
你的收入都只能得到線性的增長。

複利思維的本質是:
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
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的循環。

正如一張紙的對折,
每一次都把之前的結果翻倍!

所以,複利增長模式通常是一種螺旋向上的方式,
只要你願意持續努力,最終努力的成果會非常顯著。

財富的積累也是如此,
極少的資金經過不斷的重複利滾利,
長時間下來也會是一筆很大的資金!

2.從對數成長到指數成長
在對數成長模型中,
一開始,技能的進步速度非常快,
隨著時間的推移,斜率趨緩,
進步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後到達平臺期。
後面你花再大的時間,也幾乎沒有任何進步。

一開始曲線的斜率長時間平緩,
代表技能隨時間的推移幾乎沒有增長,
但到某一個時間點後,斜率突然變陡,
代表技能的增長越來越快。

對數成長的缺點是容易看到天花板,
指數成長的缺點是容易放棄。

前者回報快,
後者的成功會有“破繭成蝶”的感覺。

二者都需要用對方法、高效努力。
無論是運用哪一種成長模式,
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誠如作家小岩井所說:
真正的努力,
應該是一種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又能時刻投入在當下和其中的自控力,
並非內心煩燥和表面的廢寢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