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在職場上
「解決問題能力」(problem-solving skill)愈來愈受到重視
究竟該怎麼做
才能擁有思考問題的正確能力呢?

你真的會工作思考嗎?

你在思考嗎?
你真的會工作思考嗎?
請不要假裝很努力的思考
因為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多職場工作者都有類似這樣的2種經歷:

1、集體思考
​​​​​​
商討問題時
你一言,我一嘴
討論半天
甚至爭執了好幾天
直至精疲力盡了才思考出一個解決方案
可是最終輸出的結果往往也你兜出一個更長的彎路

2、點對點商討問題

工作輸出結果
上司卻說你的方向搞錯了
導致你辛苦好幾天的工作白做了
這事上哪說理去!

工作思考的五步流程

1、工作思考的第一步:是什麼?

認知思考的偏差、分歧
所導向的深度思考及行為結果就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其實認知偏差不可怕
可怕的是認知偏見

80%的無效勞動=問題本身概念的認知偏見

因此在工作中思考問題時
問題的概念(內涵和外延)是什麼
不自以為是
放下偏見
基於對象和用途的聚焦
弄清楚概念的界定
它是什麼
才能再做下一步的思考

否則接下來的所有思考
無論想法有多好
都是無的放矢的思想
做什麼都是瞎耽誤功夫

※弄清楚問題是什麼,才能發現問題

2、工作思考的第二步:怎麼了?

很多工作者在沒有搞清楚狀況或根本不了解狀況
貿然行動
導致思考偏離方向
最終行動失敗!

搞清楚狀況,並不難!
難的是如何破除急於求成的心態
雖然搞清楚問題的狀況
看上去比較費事
但不要試圖在這個思考環節上偷懶

弄清楚狀況
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明白怎麼了
恰恰彌補了大腦思考認知的盲區和無知
在了解更多信息的基礎上
才能便於我們發現問題

※搞清楚狀況,問題的本質也就浮出了水面!

3、工作思考的第三步:為什麼?

搞清楚問題發生的狀況(怎麼了)
然後思考各種問題的產生的根源在哪?
透過問題的表象揭開矛盾點背後的本質、原理是什麼

工作中常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上司檢查完你的工作,扔給你一句話
“_____為什麼這麼做,和我說說你的想法。”

可惜很多工作者這時候往往都解釋不上來
因為事先根本沒有想好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
只是憑著某種經驗和感知在做事
沒有說服領導的原因
結果可想而知

※弄清楚問題的本質和原理,方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4、工作思考的第四步:怎麼辦?

在弄清楚為什麼的基礎上
思考各種策略和方法
設計出一個計劃方案為解決問題達成一個“最優解”

很多工作者在遇到難題時
大腦第一反應是想辦法解決問題
還是急於求成的心態
直接進入思考問題的解決層面
往往導致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候冷靜下來
回歸問題本身的概念是什麼
按著淺度思考步驟
弄清楚問題是什麼→怎麼了→為什麼→怎麼辦
就能因輕而易舉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

※方法明確,才能規劃出目標結果的輪廓

5、工作思考的第五步:辦成什麼樣?

在工作中
如果解決問題的輸出成果
沒有評估體系
或評價標準不一
那麼工作輸出的成果往往無法達成大家認同的
等於工作按了一個“delete”
一鍵回到解放前
或說是你的工作被恢復到“出廠設置”

因此在解決問題時
工作思考必須形成一個可視化、可量化的評估標準
讓個體和集體在輸出結果的執行層面
有一個結果導向的參照系
避免出現較大的偏差
造成個體或集體付出大量的無效努力

※心裡有數,輸出結果才能八九不離十

不管遇到任何問題必定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只要你願意花時間思考
一定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