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生忙忙碌碌,最終卻碌碌無為,
大概都是因為,在最重要的事情或者事情最核心的部分上偷了懶。
比如:給領導帶一塊巧克力蛋糕,肯定要比把策劃案從五十分做到九十分容易多了。
這是“聰明人”最喜歡的捷徑。
可是最後一事無成的,往往也正是這種“聰明人”。
那天上完瑜伽課,純姐跟老師說,很久沒來了,
因為每次開半小時車過來,再折騰一個小時,
忙活半天,也沒感覺到什麼效果,所以就不願意來了。
老師輕笑:
我知道你沒效果。你動作不到位,松垮歪斜,精力也不集中,糊弄事兒的感覺。
你看別人一節課下來都累得哎呦媽呀的,你就雲淡風輕啥事兒沒有。
說得很對啊。
很多人都是這樣的,花錢辦了健身卡,
每週也按時去,也像模像樣地上了瑜伽普拉提各種課,
看起來非常積極主動勤快自律了。
只是基本沒效果。
因為最核心的部分,她偷了懶。
什麼都付出了,就是課堂上的動作偷工減料。
於是花的錢、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大大被折損——莫名其妙地打了一折。
怎麼想怎麼虧。
兒子小時候學圍棋,班上有個特別乖的小孩兒,
每次上課都端端正正坐在第一排,一眼不眨地看著老師,從來不搗亂。
我起初羡慕得不行,老拿他給我那個安靜不了三分鐘的兒子做榜樣,說你看人家聽得多認真。
兒子不服,說,但是他啥也不會。
我後來跟他們一起上了幾節課,發現還真是。
那個小傢伙,看起來確實專心致志,
但老師剛剛說過的話,轉臉問他,他就一臉懵逼一問三不知。
肯定是神遊天外了。
很多表現特別好成績卻不好的孩子,都是這種。
其實所有學生都是每天背著書包上學,辛辛苦苦在教室坐一天,又背著書包回家。
程式都一樣,但成績卻大不相同。
這一方面取決於天資,另一方面,更在於你這一天有沒有在學校幹正事。
認真聽課認真思考的,和稀裡馬虎蒙混過關的,肯定不一樣。
“聽課”才是上學最核心的部分,你在這裡偷了懶,該學的知識沒學到,
那麼到校再準時校服再乾淨書包再漂亮,又有何用。
最重要的是,這個核心部分,往往只能靠你自我約束。
大部分時候,老師不會知道你瞪著倆銅鈴看著她的時候,
腦子裡在想什麼,所以她不會批評你糾正你。
你只能自己管著自己,去做該做的事,
而不是自己慣著自己,由著性子隨便飛。
我們大人也一樣。
有個編輯姑娘,甜美可愛,能說會道,特別討人喜歡。
她常常自己做了蛋撻、蜂蜜柚子茶什麼的帶給我,讓我們不喜歡她都不行。
但是她業務能力實在弱。
同樣的選題,她做的總比別人差一大截。
所以但凡有點深度難度高度的事情我都不敢給她,只敢她做低幼的活。
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一來對其它人不公平,二來我們人手本來就缺,
她這麼不頂用,常給我造成困擾。
我比較懊惱的是,我誠心誠意教給她的看家秘笈,
她根本不用,我讓她學習的文章,她根本不看。
她每天在辦公室待到很晚,看起來勤勤勉勉,
其實是在邊追劇邊跟外地的男朋友聊天。
實在沒辦法,後來我們招了新員工。
我後來想,這姑娘錯就錯在顛倒了主次。
小事情都做得特別好,尊敬領導團結同事善良禮貌熱情待人,
就是在本職工作上偷了懶,而這偏偏又是最重要的事情。
於是被一票否決。
很多人一生忙忙碌碌,最終卻碌碌無為,
大概都是因為在最重要的事情或者事情最核心的部分上偷了懶。
早出晚歸辛辛苦苦地上著班,心思根本沒放在本職工作上;
勞民傷財地去上瑜伽課,課上卻敷衍了事動作完全不到位;
開一家飯館,花大量精力設計裝修搞促銷搞團購,但是根本不在乎菜好不好吃;
抽了時間陪孩子,卻全程玩手機,一小時都不跟孩子說一句話;
買了喜歡的課程,一邊聽一邊神游,老師講的什麼根本沒聽見;
買了書天天背著上班,看的時候心不在焉一點都沒過腦子;
……
看起來特別靠譜特別努力,特別對得起自己和全世界。
但事實上,因為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偷懶懈怠了,所有其他的辛苦和努力都近乎於零。
就像小學生早出晚歸去上學,卻沒有認真聽講一樣,
看起來付出很多,成績卻不堪入目。
小孩子不懂事可以理解,但成年人為什麼明知事情重要,還要偷懶?
很簡單,因為一件事情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往往也是最難最累最燒腦最讓人不想直面的部分。
人都有追求安逸的本能,如果沒有外界約束,
很容易就在困難之下繞著走了。
因為如果一件事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沒做到位,
那麼其他細枝末節做得再好,也是徒勞無功,等於沒做。
任何事情都有最重要的部分,而我們必須知道,
必須在這部分投入重點精力,不管多難,都不能逃避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