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打開「職場」話題,發現最多人關注的問題是:你有哪些特別的生存法則?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熱門話題,例如

你有哪些工作多年後才明白的道理,

有哪些大家不說,但需要知道的社會規則,

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
可見,職場「潛規則」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尤其是一些初入職場的菜鳥新秀,很多人都想提前掌握一些不成文的「潛規則」,以便讓自己在職場上遊刃有餘。

今天,我從幾百條回答中,挑選了3條引起我最深共鳴的內容,和你分享。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啟發。

1.你的形象,暴露了你的職業素養
主持人楊瀾曾經說過一段她自己的故事。
當年,楊瀾在英國留學時,想去找工作,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一次次地被面試官拒之門外。
剛開始,她以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直到有一次面試,面試官直接對她說:你的形象和你的簡歷不相符。甚至拒絕繼續向楊瀾提問。
很明顯,因為穿著問題,楊瀾被面試官鄙視了。她只能尷尬地低頭,直到這時,她才意識到形象的重要性。
此前,她一直被教導: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她也一直以非常漂亮的成績和能力,一路所向披靡。可最終,生活卻給了她一記重拳。
最後一次面試,楊瀾精心準備了一套得體的著裝打扮,這一次她沒有失望。經過幾輪的面試,那個精緻幹練的面試官對楊瀾說:「你非常優秀,歡迎你的加入。」
「以貌取人」,看似是一種思維偏見,但事實上,在職場上衣著得體、儀態端莊是對他人的基本尊重,也是你職業素養的最直接表現。

當你找工作時,你的形象,可能直接決定了你能否入職。入職後,別人判斷你職業素養的最直接依據,也是你的形象。
對於職場人而言,你的形象甚至決定了你的薪資水平。
著名的美國經濟學家丹尼爾‧哈默梅什,曾經根據調查研究,得出這樣一條結論:最漂亮的女性比普通人多掙8%的薪水,最性感的男士則能多賺4%。而對於女性而言,外表對收入增長速度的影響則更加顯著,並隨著時間推移而越來越大。
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楊瀾所說:「沒有人有義務透過你邋遢的外表,發現你優秀的內在。」
職場上,可以說你的形象就是你的名片,它也直接暴露了你的職業素養。

2情緒化,乃職場大忌
半年前,小A應聘到一家公司做會計,管兩個超市的賬目。工作還算順利,誰知交往多年的男朋友突然提出分手。
經此打擊,小A總是情緒低落,去上班也打不起精神。月底過去好幾天了,當月的明細報表她還沒有上報,財務部經理找上門來問她是怎麼回事。
小A委屈地說明了自己的情況,經理勸導了她一番。但小A卻還是無心工作,最終誤了公司的報表,致使公司接下來的財務分析和下月計畫都沒有辦法完成,拖了整個公司的後腿。
為此,公司直接辭退了她。小A還私下抱怨公司的不近人情,卻不知情緒化,正是職場最大的忌諱。
在大家都很忙的時候,沒有誰有精力去關注、照顧你的情緒。而太情緒化的人往往難擔大任。
職場中的情緒化,不僅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還會給整個公司帶來消極的影響。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就表示,情緒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社會的成敗。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越來越多管理者,把員工的情緒化視為洪水猛獸了:

咪蒙曾說,她寧願要一個持續表現6分的員工,也不要一個今天表現10分、明天情緒低落或炸毛的員工;新世相創始人張偉,更是把情緒管理列為招聘人才的重要標準,表示我們不需要因為情緒影響工作的人。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也顯示,成功、成就、陞遷等原因的85%因為我們正確的情緒,而僅有15%是由於我們的專門技術。可見,對於一個職場人來說,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多重要。

3.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最近,一個研究生剛畢業的同學想離職。
因為父母希望她回家考公務員,對她說,考上公務員,就等於找到一個鐵飯碗,還事少離家近,這遠遠比你留在一線城市的創業公司靠得住得多。
其實,這位同學非常優秀,畢業不到半年就月薪過萬,還是公司重點栽培的對象。
可「鐵飯碗」的誘惑,還是讓她動搖了。
「鐵飯碗」之所以讓無數人趨之若鶩,無非是因為,它能給予人極高的安全感、穩定性。但鐵飯碗真的有你想的那麼「鐵」嗎?
姑且不論各個國企掀起的裁員風波、合同製,即使你進入了所謂的穩定單位,又能如何呢?
事實上,很多單位裡的勾心鬥角能讓人直接被擊垮,一切都要談關係、談後台。你該如何保證自己不會成為勾心鬥角的「炮灰」?
那麼,什麼才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未來學家托夫勒在他的《權力的轉移》一書中指出:
人類歷史上權力的來源已經從暴力、財富轉移到知識,知識將顛覆全球的權力格局。 我們不難發現,在當今社會環境下,真正有價值的工作,都是需要知識的工作。即使你半身不遂、喪失語言能力、常年坐著輪椅,但只要有發達的腦力,也一樣能發光發熱。

就比如,當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在這樣的身體條件下,寫下了名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
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穩定,只有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總結
很多人常說,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職場潛規則同樣如此,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工作經歷,會得出不同的經驗教訓。
如果只是一味的看他人的「血淚教訓」,最終可能變成:「聽了很多職場潛規則,卻依然做不好工作」。
在職業成長過程中,有些道理只有自己經歷了才會更懂得。
就像這8個字所說:「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