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我看到這麼一個觀點。
“一個人整天炫耀自己在派對的,一般都沒朋友;
整天說雞湯的,說明你意志不堅定。”

這些話也許有點矯枉過正
但細細想來,也非毫無道理。
越是沒有什麼,越會想去炫耀什麼。

內心裡,的確也表現了一部份的內心。
而且在社會上的觀察,也讓我能大致將人群分類
觀察這些,著實是件有趣的事情。

02
第一類人:

〝讓對方說吧!我還不懂要說什麼〞
這類人的最大特點:
拒絕發言拒絕上台,能不講話絕對惜字如金。
就像學生時代只懂接粉筆灰的我們

這些人為何不敢發言表達呢?
往往是因為他們的主見和意見觀點,往往過於薄弱。
起身了也不敢說話,不知道如何說,不如聽別人說。

為何他們沒有自個兒的觀點?
是因為他們判斷能力還有理性分析的能力不怎麼好。

以前的我也時常這樣。
昨天聽了A專家的話,真對真對。
今天,B專家論點相反,但也很有道理。
過幾天。又來個C專家。
最後百家爭鳴,迷失在觀點洪流裡
不知道誰對誰錯。

這樣有什麼壞處呢?

第一、我們會成為一個被動的讀者的角色。
因為你不主動去說,就沒人聽。
如果說的時候,自己的態度也是搖擺不定的,
沒有一個明確的觀點,那別人也不願意來聽你說。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關注的博主,或者點讚的抖音,
講者是不是都給出了明確的說法?或者有自己鮮明的態度?

有觀點,才有人願意聽;
有態度,才能被記住。

所以,如果你不去處於一個主動的地位,那你就只能被動的灌輸信息。

第二、我們會很容易被帶到溝裡去。

為什麼一些“偽女權”、“養生專家”們,會有那麼多粉絲?
因為他們很“巧妙”地在話語中用了一些邏輯陷阱,
再適當地挑撥一下情緒,或者用看似權威的話來為自己證明。

這樣一來,那些辨別能力不是很強的、沒有自己觀點的人,就很容易被說服了。
如果你就是這一類沒有主見的人的話,有什麼可以去改變的嗎?

這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多讀書,多聽別人的觀點。
因為你聽得再多,對你來說也只是觀點的堆砌,
你不能篩選出站得住腳的觀點,能夠為自己所用的內容。

你需要做的是,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當別人提出一個論點的時候,要追根溯源,問自己幾個問題:

1.他的觀點是什麼?我可以復述一遍嗎?
2.他為什麼這麼說?他的依據有科學性嗎?
3.他是否犯了常見的邏輯錯誤?
有什麼關於批判性思維的書可以閱讀的嗎?
《學會提問》、《思考的藝術》,對於建立批判性思維,都很有幫助。

03
第二類人:
“等我再改一下吧,現在不夠完美。”
這一類人,和我們剛剛說的沒有觀點的人一樣,他們都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
不過,等待派的人,不是因為沒有觀點,而是想先把自己的觀點藏起來,要等到自己覺得完美了再說。

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
舉個例子,你聽過“發朋友圈困難症”嗎?
就是說,有的人,發朋友圈的時候,是很輕鬆地就發了出去,沒什麼心理負擔的;
但是,有發朋友圈困難症的人,打好了一句話之後,又覺得不太好,刪掉重新編輯;
改了幾遍,都覺得不夠完美,思前想後,索性不發了。

在說話上,容易猶豫、選擇一等再等的人,
在做事的時候,往往也會這樣。

他們有了一個靈感之後,不願意去呈現出來,
因為會覺得這個計劃不夠完美,還可以再好。

然後,就是因為過度的完美主義,你的計劃連面世的機會都沒有。
這一類型的人,可以做哪些改變呢?
養成一個觀念:先完成、再完美。

如果你想沿著一條路,走直線,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但是你如果閉上眼睛,就會走的歪七八扭。
這就是因為,你沒有獲得即時反饋。
你只有去做了,有了別人的反饋,你才知道該在哪些方面去完善。

所以,不要等完美了再說出來。
你先說了,更容易變得完美。
如果你是這一類型的人,那《被討厭的勇氣》、《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
可以幫助你克服心理難關,擺脫完美主義的煩惱。

04
第三類:
“我來!我可以試試!”

積極派的人,他們在剛進教室的時候,就會主動地去坐在第一排。
一有可以發言的機會,就會舉手,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夠被大家看到,然後獲得更多的反饋。
比起完美主義的等待派,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具有成長性思維。

心理學家卡羅德威克的研究發現,那些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
會把錯誤看成是自己成長過程中,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一種反饋。

他們知道自己說得不夠好,但是,他們會覺得,練了之後總會有進步的。
所以,他們多了被看到的機會,也多了反饋的機會。

那積極派有什麼可以更加精進的方式呢?
就是,你除了自己主動地去表達,還可以影響身邊的人,鼓勵他們也去主動表達。
你會發現,自己變厲害了,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幫助別人變厲害,同樣可以獲得成就感。

想要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你可以讀一讀《影響力》、《表達力》。

05
第四類、旁觀者。
這一類人,就像是掃地僧一樣。

看上去,其貌不揚,但是卻有著大智慧,對於局勢胸有成竹。
雖然不會積極主動地去表達,但他們是有觀點的。
已經洞察到了事物的本質,對於一切都是雲淡風輕,又了然於心。
比起喋喋不休,他們更希望能在關鍵時刻一鳴驚人。

很多企業家就像這樣。
就比如說:張小龍,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但是不會去說清楚。
就比如說,他怎麼去做產品這件事上,沒人知道他的思維……

像李健也是,他不是喜歡主動表達的人,但是在關鍵時刻,
他就能夠救場,說出幽默又不失哲理性的話。
這一類人,他們已經不需要靠表達來表現自己了。

06
第一、培養批判性思維,擁有自己的觀點;
第二、培養成長性思維,先完成,再完美;
第三、積極表達,擴大自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