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有成就的人,我們大多會有一些感概,當面會一些讚美:
「你真有眼光,那麼早就看到了……」,可是世間那有什麼後悔藥,
人家的成就並不是僅靠一點點運氣,運氣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所以有眼光,會布局的人,都是知識、經驗、信息的積累。
人活一世,總要做點事情,認準了就做,要做就做出名堂來。
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只要有了「一定要做出名堂來」的氣魄,
我們才可能有大的突破、大的發展。
所以最終可以發現:人與人的區別,最終是格局的區別。
格局大的人永遠都能操控格局小的人。
所以,如果一定要給社會分層的話,
我認為應該這樣劃分:下層人做事、中層人做式、上層人做局。
做事的往往是工薪階層,做式的往往是創業者和企業家,
而做局的往往是背後的資本集團、投資家,他們永遠都靜坐在幕後,操控着社會的運轉。
這是一個社會階層不斷固化的時代,但也是一個逆襲隨時可能發生的時代。
提升你的格局,才是你人生逆襲的唯一途徑:
01、為人處世,要有大格局
國學大師錢穆曾遊覽一座古剎,看到一個小沙尼,在一棵歷經五百年的古松旁種夾竹桃。
他感慨道:「以前,僧人種松樹時,已經想到寺院百年以後的發展了;
今天,小沙尼在這裡種花,他的眼光僅僅是想到明年啊。」
錢穆這番感慨道出了一個道理:大事難成,是因為心中的格局太小。
心中的格局,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格局的大小。
02、大格局,有大胸懷
商人史瑞喬的生意一直不錯。
可有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生意越來越少,而斜對門那家卻突然火爆起來。
正當史瑞喬百思不得其解時,一個顧客又上門投訴說,他買的貨有質量問題,
但史瑞喬的確沒給對方發過貨。
經過一番調查,史瑞喬終於查明了真相。
原來,電話局裡一個接線員得了那家店老闆的好處,把史瑞喬的業務全部接到對面去了。
員工們異常憤怒,要求起訴那家老闆和那個見利忘義的接線員。
沒想到,史瑞喬卻沒有急於去報復對手,而是在想另外一個問題:
「要是能實現電話自動轉接就好了。」
隨後,在查閱了大量資料,請教了許多專家,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之後,
世界上第一台「自動電話交換機」誕生了。
最終,這項發明,讓史瑞喬名利雙收。
被人背後使「絆腳」,史瑞喬沒有被憤怒沖昏頭腦、施以報復,
而是思考積極解決之道,創造了更輝煌的業績。
馬雲說:「如果心胸不似海,你又怎能有海一樣的事業?」
生意場中,當你遭人暗算、「躺着也中槍」時,你會怎麼辦?
戰勝對手的最好策略,不是削弱對手,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強。
03、大格局,有大抱負
西漢時,兒寬在廷尉張湯府上當差。
下班後,府吏們都喜歡喝酒玩牌。
兒寬卻不然,他一有時間就埋頭讀書。有個文書挖苦他說:
「你就玩會吧!你再怎麼學,也不過是抄抄寫寫罷了,小家雀還能成大尾巴鷹?」
兒寬正義凜然道:「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真英雄欲為萬世開太平!」
任憑別人怎麼勸,怎麼拉,兒寬就是不肯入酒局飯桌。
這樣過了幾年,一次,漢武帝對張湯的一個奏摺很不滿意,
嚇得張湯誠惶誠恐,回來後就把文書臭罵一頓。
文書愁眉不展,一旁的兒寬拿過奏摺一看,指出了問題所在。
文書哀求:「救人救到底,送佛送上天,你就幫着寫寫吧。」
工作之餘,你在玩耍,別人在幹什麼呢?
哈佛大學有個著名的理論:「一個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
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
只有心中有了大抱負,你才能奈得住寂寞,
靜下心來為自己充電,你才能無視種種誘惑,堅守自己的「理想至死不渝。
04、大格局,有大視野
馮小剛出道時,與人合作寫劇本,結果發現收入少得可憐。
他反問自己:「做編劇誰能牛過關漢卿?可他同樣窮得半死。」
於是,他迅速轉身,做起了電視劇導演。
他導演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火得不得了,可一算帳,也沒賺到多少錢。
這時,他盯上了電影導演,並成功拍攝出了《甲方乙方》等影片,也賺了不少錢,
可他發現,掙的依然是死錢。
隨後,他到美國考察了好萊塢的經營體制,
回來後,他對華誼兄弟等投資人說:「我幫你拍一部電影,不收導演費,
你只要給我票房提成就好,票房不好,虧本了,我一分錢不要;票房好,盈利了,
你給我5%的提成。」
這一改變的結果是,僅一部《唐山大地震》就獲利3500萬。
如今,馮小剛與名氣相仿的其他導演相比,藝術上難分伯仲,可收入上卻有天壤之別。
身在商場,為什麼大家一同起步。
數年後,有的一馬當先,有的卻不見改變呢?
馮小剛給出的答案是:「不拘泥於眼前的束縛,以開闊的視野,不斷開拓新的領域。」
古語說,「人挪活,樹挪死」過於執着於一念,打不開局面,可能會讓我們的路越走越窄。
而轉換思維,放大格局,我們就能開掘出一個全新的視野,打造出一個廣闊的舞台。
結合以上四點,我們為人處世,最忌諱畏畏縮縮,胸中沒有大「格局」,
走一步算一步,目光超不過腳步,終究難有所成。
「坐擁雲起處,心容大江流」。
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能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