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辨風向才會使好舵
有位舉人經過許多考試,得了一個山東某縣令的職位。
第一次去拜見上司,想不出該說什麼。沉默了會,忽然問道:「大人尊姓?」
這位上司很驚訝,勉強說了姓某。
縣令低頭想了很久,說:「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沒有。」
上司更加驚異,說:「我是旗人?貴縣不知道嗎?」
縣令又站起來,說:「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說:「正紅旗。」
縣令說:「正黃旗最好,大人怎麼不在正黃旗呢?」
上司勃然大怒,問:「貴縣是哪一省的人?」縣令說:「廣西。」
上司說:「廣東最好,你為什麼不在廣東?」

縣令嚇了一跳,這才發現上司怒髮衝冠,趕快走了出去。
第二天,上司命他回去,任學校教職。

究其原因,便是不會察言觀色。
我們如能真的在交際中察言觀色、隨機應變,也是一種本領。

2、善於捕捉「弦外之音」
有個窮人生病,病情漸漸嚴重,醫生說他沒有希望了。
病人向眾神禱告,說如果能病好下床,一定設百牛祭,送禮還願。
他妻子站在旁邊,聽他這麼說,問道:「你從哪兒弄這筆錢來還願呀?」
他回答說:「你以為神讓我康復下床,是為了向我要這些東西嗎?」

這故事是說,實際上不想做的事情,人們倒最容易答應下來,人有時候心口不一。
由此看來,察言是很有學問的技巧。人內心的思想,有時會不知不覺在口頭上流露出來。
因此,與別人交談時,只要我們留心、留意,就可以從談話中了解別人的內心世界。

3、臉上的表情,天上的雲彩
人類的心理活動非常微妙,但這種微妙常會從表情流露出來。
倘若遇到高興的事,臉頰的肌肉會鬆馳,一旦遇到難過的狀況,也自然地淚流滿面。
不過,也有人不願意讓別人看出這些內心活動,光從表面上看,就會讓人判斷失誤。

人們之所以這樣做,是覺得如果將自己內心的慾望或想法,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無異於違反社會的規則,甚至會引起眾叛親離的現象,或者成為大眾指責的標靶,不得已而為之。

4、透過「眼神」辨人心
希臘神話裡,有這樣一個故事: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會變成石頭,說白了,這是將眼睛的威力神化了。

從醫學上來看,眼睛在人的五官中是最敏銳的,大約佔感覺領域的70%以上,因此被稱「五官之王」。
孟子云:「存之人者,莫良於眸子,眸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降,胸中不正,則眸子眩。」

深層心理中的慾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視線上,視線的移動、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達不同的心理狀態。
觀察視線的變化,有助於人與人的交流。

5、用座位畫一張「人心地圖」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坐什麼座位、怎樣坐,都反映了人的深層心理。
首先,坐什麼位置,直接反映出社會、集團傳統的上下席或優劣勢的意識。
其次,每個人都有在自己身體的周圍,保持自己專用空間的心理,如果被侵犯就會不悅並不安。
這個空間稱為「身體範圍」。通常,人是互不侵犯這種範圍的。

6、從穿戴看透內心
穿上自己喜愛的衣服,包括顏色、質料,反而會把自己毫無掩飾地呈露出來了。
衣著華麗者,自我顯示欲強,愛出風頭。
衣著樸素者,缺乏自信,喜歡爭吵。

喜歡時髦服裝者,有孤獨感,情緒常波動。
不理時尚者,常以自我為中心,標新立異。
突然改變服裝嗜好的人,想改變生活方式,也有逃避現實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