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劉墉在《說話的魅力》中說:
“說話,最大的藝術就在同一句話你怎麼說。
哪件事先說,哪件事後說。尤其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說到重點。”
與其擠牙膏一樣說這麼多廢話,還不如一下子把該說的都說了。
曾經有個員工向我請假,是這樣說的:
“領導,我想請假。”
“為什麼請假?”
“家人生病了”
“什麼病?”
“中風。”
我一聽,中風可不是什麼小事兒,等她告訴我需要請多久假,想著趕緊把假批了,可她一直沒說話。
我只好又問她:
“誰得了中風?嚴不嚴重?需要請多久的假?”
她才告訴我,是自己的母親得了中風,在家裡時突然跌倒,所以她要去照顧,現在還處於昏迷狀態,估計要請一星期。
我問她:
“你為什麼不一次把事情都說清楚,非要我問你你才說。”
她猶猶豫豫地回答:
“不知道怎麼說……”
明明是正當的請假,卻被她搞得好像做賊一樣,我和她心情都因此變得不太好。
還有些人,他們不像擠牙膏一樣說話,他們是擠了一半就沒了。
聽同事說自己曾經的上司,說話就是如此。
他的口頭禪就是:“你懂我意思吧?”
他們的工作小組,每週都有一個任務分配,領導每次給他們分配任務的時候,會這樣說:
“這些任務我都已經下發了,重點任務要重點來做,多幾個人做,其他任務放後面,都不能出錯。你們懂我意思了吧?”
有位同事說,領導我們不懂啊,注意事項什麼的,具體完成時間,你都沒說啊。
這位領導滿臉通紅,對那位同事說:
“注意事項我都寫清楚了,你們自己看一下就好了。
有什麼不懂的,互相問,別問我,我不管這些。”
但其實,他的注意事項都是些假大空的套話,完全沒有實際意義。
久而久之,他們這個小組的業績總是出問題,這位領導不但不反思,反而批評他們能力差。
這位領導也許他覺得自己表達清楚了,可是他其實並沒有表達清楚。
有一些人,他們的性格內向害羞,或者有些自卑,常常不敢去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時候,他們就會覺得,我說這些足夠了,你們一定能懂我的意思的。
可其實,沒人是你肚子裡的蛔蟲,你不說清楚,真的沒人懂。
後來,這位上司因為帶領的小組業績太差,被辭退了。
是他的能力有問題嗎?
不是,而是他不會說話。
02
新來的領導則和之前的上司完全不同,他說話非常有邏輯。
他交代工作時,是這樣的:
“今天我們開會有這麼幾個事情。
第一,回顧上週的任務完成情況;
第二,下發一下下週的任務;
第三,其他問題的反饋。
會議需要在10點之前結束,把握好時間。”
然後他就按照順序把這三件事都說得清清楚楚,最後問他們一句:
“還有什麼問題嗎?”
和之前那位“有什麼不懂的,別問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他的帶領下,他們小組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連續好幾個月都拿到了最高的績效。
法國作家蒙田在《隨筆集》中這樣說: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
沒錯,語言是一種工具,能夠熟練應用的人,自然能夠溝通得更加順利,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也會更加游刃有餘。
03
我們說得好不好,表達得清不清晰,都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這種能力並非娘胎裡帶出來就完美無瑕,就像有的人說話會嗓門很大,或者邏輯混亂,他們總是把同一件事反覆說,給人聒噪的感覺。
我的一位遠方親戚就是如此,她是個勤勞善良的女人,可偏偏她的兒子和丈夫都覺得她煩。
我一直覺得是她兒子和丈夫的問題,還常常勸他們,該對她好一點。
直到我有一次和他們共同出遊,才知道了為什麼兒子和丈夫都對她不是很好。
我們一起自駕出遊,這位嬸嬸從一上車嘴巴就沒停過,把東家長西家短的一件小事在車上反復來回說個沒完。
“王家那個男人啊,自從當了上門女婿以後,就再也沒回去過自己家。
他們家真是白養了這個兒子!”
說完,又對著自己兒子說:
“兒子,你以後可不能這樣啊。”
她兒子睡得迷迷糊糊,沒有應和。
她便一直追問:
“兒子!你聽到了沒啊!我跟你說話呢!你聽到了沒有!”
她兒子只好回答:“哦,知道了。”
一件事反复說也就罷了,偏偏嗓門還很大。
在車上這個狹小的空間裡,她的聲音像是裝上了擴音器,全車人只有她一人在高談闊論。
我坐在她旁邊,甚至覺得有點被她吵得頭都有點暈。
她丈夫也聽不下去了,於是提醒她:“你聲音小一點。”
可她好像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反問:“我聲音很大嗎?”
我僅僅是和她同車一會兒,都難以忍受,可想而知,他們平時相處時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於是突然就對她的丈夫和孩子產生了同情。
無論是擠牙膏、說到一半自己揣測或者聲音太大,說的人覺得自己沒問題,可是聽的人卻備受折磨。
其實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聲音和表達,幫助我們更好地說話。
我上大學時,曾經學習過一些播音課程。
當我第一次聽到自己錄音機裡的聲音時,我聲音的所有缺陷、語氣的大小、語速的快慢,都像照鏡子一樣呈現在我眼前。
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別人聽到我的聲音時是什麼感受。
所以我說話時,不再只顧著自己,而是試著“靈魂出竅”,站在別人的角度,聽自己說話,並且針對自己的缺陷,做出改變:
▷ 如果聲音太大,那就學著壓壓嗓子;
▷ 如果語速太快,那就學著放慢速度;
▷ 如果思路混亂,就在心裡打個草稿。
說話這件事,只要刻意練習,每個人都會做得更好。
當你告知別人重要的事情時,學著分清楚重點,不要怕打擾到別人;
當你傳達自己的意願時,整理好思路,心平氣和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卑不亢;
當你去講解一件事時,試著前因後果都講清楚,刻意地逼著自己去完整的表達。
你可以不用口吐蓮花,但至少要學會表達;
你不用讓別人聽你說話就樂得合不攏嘴,但至少不要因為溝通不流暢而影響別人的生活和工作。
說話,是一種能力。
語言,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寶藏。
好好利用這種能力,好好開發這個寶藏,你一定會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