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股神巴菲特: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賺錢」,不是「學習」是「這一點」!

半個多世紀以來,沃倫·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處地把握了時機。
對於這位傳奇投資家,他的長期投資取得了驚人的回報。
甚至有些學者都不敢相信,認為這只是僥幸成功。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歸結為 “專注”。
施羅德寫道:
“他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文學、科學、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聞,因此他能夠專心致志追尋自己的激情。”
施羅德說:在小時候,沃倫就隨身攜帶著自己最珍貴的財產—自動換幣器。

而10歲時,父親提出帶他旅行,他要求去紐約證券交易所。
不久後,巴菲特讀到一本名為《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書,便對朋友說要在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
“在1941年的世界大蕭條中,一個孩子敢說出這樣的話,真是膽大包天”施羅德寫道。
“但,他很肯定自己能夠實現這一夢想。”

1991年美國獨立日那個周末,巴菲特和蓋茲見面了。
這次會面是在凱瑟琳·格雷厄姆和她擁有的《華盛頓郵報》的主編梅格·格林菲爾德的倡議下進行的。
對於蓋茲,巴菲特還是非常欣賞,盡管巴菲特比他年長25歲。
他知道蓋茲非常聰明,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兩人就是《富比士》財富榜上爭相被比較的對象。


對於兩位巨人的第一次見面,很多人都在仔細觀察。
至少在一點上,巴菲特和蓋茲是相似的,如果遇到不熱衷的話題,他們會盡量選擇結束。
人們對於蓋茲不善隱藏自己的耐心早有耳聞。
而巴菲特,雖然在遇到感覺無聊的話題時,他不會提前走開轉而找本書看。
但他依然有自己的方法,會在第一時間把自己從不感興趣的話題中解脫出來

在與蓋茲的交流中,巴菲特還是和平常一樣,沒有過渡語言直奔正題,他問蓋茲有關IBM公司未來走勢的問題,他還向蓋茲詢問是否IBM已經成了微軟公司不可小視的競爭對手,以及信息產業公司更迭如此之快的原因為何 ?
蓋茲一一做出回答。

只是幾分鐘的時間,兩個人就完全進入了深入交流的狀態。
一直在聊天,沒完沒了,根本沒有注意到其他人。
我問了他很多關於IT產業的問題,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理解屬於他的那個行業。
蓋茲是一個很不錯的老師,我們誰都沒有想結束這次交談的念頭


巴菲特和蓋茲邊走邊談,從花園來到了海灘,人們也競相尾隨。
“我們根本沒有注意到這邊這些人的存在,沒有發覺周圍還有很多舉足輕重的人,最後還是蓋茲的父親看不過去了,他非常紳士地對我們說,他希望我們能融入大家的這場派對,不要總是兩個人說話。”

一直到太陽落山,雞尾酒會開始,兩人的談話還沒有結束。
蓋茲赴宴時乘坐的飛機在傍晚離開,只是飛機走了,蓋茲沒有走,他依然在享受與巴菲特聊天的樂趣。
晚飯的時候,蓋茲的父親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
我的答案是“專注”,而蓋茲的答案和我的一樣

當巴菲特說出“專注”這個詞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體會他的含義。
但一直以來「專注」就是巴菲特前行的重要指南。專注是什麼 ?
是對於完美的追求,而且這種秉性是特有的,不是誰說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


專注不但是做事情成功的關鍵,也是健康心靈的特質。
專注就是全力集中到某事物上面,與所關注的事物融為一體,不被外物吸引,不會縈繞於焦慮之中。
不能專注的人,也就不能放鬆。
專注與放鬆,實際上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而已,專注正是幸福人生的關鍵特質之一。

專注是對於專業精益求精的追求
正是由於專注,才成就了托馬斯·愛迪生這個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
正是由於專注,才誕生了沃爾特·迪斯尼這位享譽世界的動畫片之父;
正是由於專注,才讓大家認識了美國靈魂樂教父詹姆斯·布朗。


人對一件事只有專注投入,才會帶來樂趣。
無論你過去對它有什麼成見,覺得它多麼枯燥,一旦專注投入進去,它立刻就變得活生生起來!
而一個人最美麗的狀態,就是進入那個活生生的狀態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