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做到這6點,才配得上你想要的自由!

大多數人宣稱渴望自由,做人生的主人,但實際的自律程度卻連基本的作息都無法保證。顧不上運動、也沒有協調好工作和生活。
喜歡定大目標,拿外界標准給自己貼標籤。對別人高要求,卻總是放縱自己,還始終抱怨世道不公。
比窮更可怕的,是不自律。明確自律的本質才能更好的做到自律,從而獲得自由。以下,Enjoy:

01 比窮更可怕的,是眼高手低還不自律

最近和身邊朋友對話很有意思,在這分享給你。
小A 是美國常青藤大學學生,從小就讀國際貴族學校,母親是知名企業家。今年18 歲,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在朋友圈常看到她為產品站台,經常出差,非常賣力地在推廣自己品牌:
我一放假就回國籌備發布會了
最開始也覺得銷售很困難,但是嘗試過結實不同的人,轉變自己的思路,發現越做越有意思
你真的可以體驗一下我們產品,品質過硬,很多人都說好
但她其實完全用不著這麼拼,也可以過得很好。

小B是普通家庭出身,大學畢業五年,拿家裡的血汗錢創業,總想一夜暴富,但卻一直賠本還給別人發工資。
創業項目不見眉目卻不知道止損,寧可耗著也遲遲不找工作,總想幹筆大的,但卻眼高手低。看不起普通工薪又達不到一夜成名。

戾氣很重,三句話不離“他就是運氣好,要是有錢,我也可以”。
說是創業,但遊手好閒捨不得讓自己吃苦還看不起那些憑本事賺辛苦錢的人。
這讓我想起那些起點比你高,天資比你好的人既謙虛還努力。而你卻還在繼續自我麻痺,一邊鄙視下沉人群,一邊自己又做不高級。

02 你所努力實現的,可能不是自己的目標

經常看到這樣的對話:
—你的目標是什麼?
—財務自由。
—那,假設你現在已經財務自由了,你想過怎樣的生活?
—......……

相信很多人聽過胡潤研究院發布“一線城市2.9億,二線城市1.7億”的財富自由標準。
2017 年9 月胡潤研究院發布《2017胡潤財富報告》,報告揭示:截止2016 年5 月,中國大陸地區3000 萬美金、資產高淨值人群數量約5.7 萬。
那麼按照全國十幾億人口來計算,能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不到萬分之五。
而另一份數據來自瑞信調查,聲稱全球財富金字塔頂尖的1% 人口(超過100 萬美元),掌握了全球46% 的家庭財富。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只要在中國的一線城市有兩套不需要還貸款房產,那你就是全球最富有的1% 了。
所以實現了這個目標就自由了?
身處在一線城市,周圍擁有一兩套房產的人並不少見。但他們仍然在繼續奔忙,看上去一點也不“自由”。


到底什麼才是財富自由有的標準?王健林一個億的小目標的真就適合你嗎?
如果拿永遠都在追著這些冰冷的數據走,不久之後目標就會變成你的負擔,失去了鞭策的作用。
所以,自律是為一個明確的目標服務的。而目標不是拿來比大小的,是用來實現的。清晰且能讓你堅持的目標源自個人真實訴求。

定立清晰目標的前提是以終為始,設問自己當你獲得滿足的財富時:
願意把時間花在什麼事情上?
希望和誰在一起?
打算過怎樣的生活?

03 盲目自律,也不見得能獲得自由

自律的本質是建立一種普遍適用的心理韌性。
很多人喜歡把“自律” 和“自由” 扯到一起。
就像是在宣揚只要自律了就一定可以獲得自由。自律不是技能,它是一種習慣。
它是中性的,應用得好的人更能加速實現自己目標。但並不見得只要自律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很多人都喜歡拿《當幸福來敲門》來舉例子。認為威爾·史密斯扮演的父親角色是如何的自律,最後才獲得了好的結果。
那不是自律,那是被逼的,是自救。
不是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有機會去面對生存或者死亡的問題,大多數人都是在普通問題上進行取捨。

自律,其實就是舒適感和不適感之間的選擇。
這種不適感能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身體上的。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是,心理的自律有兩件事比較重要:

不著急成功
能接納自己不完美
成功的時候能夠延遲滿足感,鞭策自己制定更高級的目標。
狀態不好時可以接納自己,管理好負面情緒,適度休整,讓自己長期情緒飽滿地堅持。
這就像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的,“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需要練習。”

因此不是說自律就一定能成功,而是自律的習慣容易培養出普遍適用的心理韌性。
這些人的適應力更強,因此在面對機會和挑戰的時候,能夠推遲享受感,所以更容易獲得成功。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延遲滿足” 實驗。
20 世紀70 年代,由Walter Mischel 策劃,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基地。

實驗員給每個4 歲的孩子一顆看上去非常好吃的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掉,只能吃一顆,如果等15 分鐘後再吃,就能吃到兩顆。
十五年過去,那些馬上吃了棉花糖的孩子,都有一些行為上的缺陷。
04 自律不是靈丹妙藥, 長期堅持才能發揮奇效
很多人的自律模式是間歇式性的。


嚷嚷減肥,一月只去一次健身房
立flag 讀X 本書,手機不離手,買來的書都用來落灰,想起來了才翻一翻
總忍不住晚上在社交平台閒逛,寧可毫無目的地刷,也不願意冥想和自己深度交流
狀態極好的時候不停下來,“暴飲暴食”,貪多總想一步登天。
在士氣低落的時候不懂得接納自己,不能適度休整管理好自己情緒。

總喜歡在朋友圈裡找刺激。
夜深人靜才發現一天渾渾噩噩什麼都沒做。
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總是顛倒度日。
相比於完全放任自己的人,那種自以為在用功的人更可怕。沒有好結果你還找不到理由責怪他。

長期堅持就能見到奇效,並不是什麼新鮮的道理。但世界上大多真理本來就極其簡單,只是被人為誤導複雜化了。
股神巴菲特推崇“滾雪球” 投資邏輯,主張選擇一個又長又濕的坡,然後長期賦能不斷積累。
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巴菲特的投資年復合收益率綜合下來不到14%。
也許你會質疑了,不到14%?怎麼配稱股神?!

要知道,14% 的年復合收益率的放到1 年期,未必是多麼起眼的投資;但是拉長到30 年,收益就是相當驚人了。
在美國,幾千家共同基金能做到連續10 年跑贏標準普爾500 指數2-3 個百分點的公司,都是鳳毛麟角的。可見:快是一種力量,慢也是一種力量;但有些事情是急不來的,耐心等待多有奇效。
投資如此,自律也一樣。

05 堅持做到這6 點, 你才配得上想要的自由

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你在小事上沒辦法約束自己,那麼大事情上可能也很難約束自己。”
所以想要自律,就要給自己列一張自律清單長期堅持。

1. 早睡早起

蘋果公司CEO 蒂姆·庫克每天早晨4:30 就開始處理郵件。
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每天5:30 就會起床看報紙。
早起能爭取到更多的時間保持較高效率,但長期堅持早起並不容易,需要有兩個重要的條件:

① 早睡,給身體留足蓄能休息的時間。
幸福生活實踐家格雷琴·魯賓說:“習慣讓我們免於做決策的困擾,使得改變更容易被實現。”其實不用刻意早起,穩定就寢時間,自然能逐漸穩定起床時間。
② 明確早起的動機,無論早起是為了鍛煉、閱讀、工作,用動機鞭策自己。
美國知名時間管理顧問克里斯·溫菲爾德說,當你確切了解自己想要早起的原因後,它將成為你的動力,會在內心深處鼓勵你起床達成目標。


2. 定期運動

其實,最需要轉移風險的人群,不是那些高淨值人群,而是中低收入者。最迫切需要健身是那些自身條件不好、顏值不高、不年輕、不自信、不健康的人。
運動是一件哲學的事情,肌肉的刺激是長時期,有增量有間隙,你不可能一次性塑造它,每個人的可能性都不一樣。

它需要你長期關注,像吃飯睡覺一樣當成一個習慣。
堅持運動的人,一方面具備心裡的韌性,能夠在不舒適的狀態下向光生長。
而運動堅持下來,自身會發生變化,正向刺激會鞭策你繼續堅持下去。

3. 深度冥想

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冥想的習慣。
比如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拉塞爾·西蒙斯(Russell Simmons)、比爾·裡利( Bill Rielly)。
哈佛一項研究顯示,冥想達八週以上,可以增加大腦負責調節情緒與學習的灰質,從而提高情緒控制和大腦的力量。

你越能清楚自己做每件事情的動機,就更能了解最真實的自己,從源頭更好進行“自我管理”。
因此冥想能夠幫你集中註意力和自己深度交流,感受自己每一個真實的想法。
冥想最適用的是碎片化的小塊時間,尤其是清醒後好和入睡前,可以從以下角度問自己:
我最在意什麼
為什麼在意?
因此打算做什麼?
要如何實現?……

4. 設定目標

沒有目標的忙碌,就是瞎忙,是不會有結果的。
查理芒格說:
“我從沒想過變得富有,我只想自立更生。很多時候我只是意外超越了計劃。成功者可能非常努力、聰明、自律或者有其他優秀品質,但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世事本就如此。”
斯坦福大學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從大規模的研究訪談發現:當代年輕人的普遍狀態是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諾,因為他們缺乏“目的感”。

有目的感的年輕人,都有高驅動力,會自發地學習技能和知識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們也展現出年輕群體中少見的務實和效率。
而大多數年輕人因為困惑和恐懼拒絕尋找目標。

5. 管理人脈

之前聽過,在各種社會關係中,只有16.7% 經常能見到的“關係”。
而55.6% 的人用到的關係僅僅偶然能見到,另有27.8% 的幫忙者則一年也見不到一次。
也就是說:大多數你真正用到的關係,是那些並不經常見面的人。
這些人未必是什麼大人物,他們可能是已經不怎麼聯繫的老同學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麼認識的人。

社會是由關係組建起來的網絡,你最後能走得了多遠很多時候取決於你都結實什麼圈層的人。
因此對於人脈進行分類有效管理,需要你不斷:
打破界限結實新朋友
對已有人脈歸類管理,定期聯繫
保持好奇,找1-2個共同興趣圈子

6. 堅持讀書

比爾·蓋茨堅持每週讀一本書長達52 年,巴菲特認為他成功的秘訣是:“每天讀500 頁,像複利一樣積累知識。”
如果你認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周圍發生的新鮮事都缺乏興趣,那可能你已經退化很久了。
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不是他的過去,而是經歷這一切之後他的信念和做出的選擇。

學習橫向劃分可分為專業性學習、興趣學習、碎片式學習。對於專業上的知識體係是查缺補漏,構建一個完整的架構,就像修房子一樣,再不斷打磨它。
對待興趣學習,請找出這個領域最具代表性的2-3 個派別,並吃透它,掌握一個領域20% 的內容,便能快速學習這個領域80% 的問題。

讀書學習能為你建立核心競爭力,成為個人發展長期績效和成功的核心驅動力。

06 寫在最後

正如統計學家漢斯·羅斯林在《真相》這本書裡提到的:
“Almost nobody knows the basic global facts.”
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世界上最基本的事實。
我們其實根本就不了解自己。
生活就是這樣現實,沒有辦法。
要么奮力往上爬,要么就爛在泥淖裡。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