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起來的。
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事業輝煌,有車有房?而有的人卻流落街頭,身無分文?
這關鍵在於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區別。而能力分級不在於學校讀了多少書,掌握了多少書面知識,而在於在社會上的實踐、執行力。
因此馬雲說:讀書少沒關係,那就不要讀了,但就怕你不會在社會上讀書。
馬雲曾經說過:“我的所有職員都要從最基本的事情做起,否則就不可能承擔大任。
對工作有利的,就是對自己有利的。任何人在開始工作時如果能記住這句話,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領導者隨著自己地位的逐步升遷,一定有很多的學習機會,假如能抓住這些機會,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一個人如何利用閒散時間,決定了他未來能夠達到多高的成就。
自強不息、隨時求進步的精神,是一個人卓越超群的標誌,更是成功的條件。
也可以作為老闆們提拔下屬於的重要參考項目。
一個想成大器的領導者,要隨時隨地注意相關行業的門道,而且一定要研究得十分透徹。
有些事情看起來很簡單,一眼就可以看透,但不能因此放鬆警惕,要仔細觀察,認真學習。
雖然有困難險阻,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
如能做到這一點,就能清除事業發展中的障礙。
1.善於向身邊的人學習
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總是有限的。
工作中,總會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這就需要向別人學習,而最好的學習物件是前輩或同事。
不要讓虛榮或不好意思堵住你的嘴,堵住嘴也就堵住了知識的大門。
在企業裡,不會再像學生時代那樣,每天都可以聽老師的講解,需要自己去尋找“老師”。
三人行,必有吾師。
很多人都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可以聽他們講,可以看他們的言行,然後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做適當的取捨和昇華,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2 善於利用業餘時間讀書
書是讀得越多越好嗎?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而趙普卻說:半部《論語》打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
判斷一個人應該讀多少書,要以他的讀書能力為限。
不談專業的差別,就人才個體來說,讀書宜多不宜濫,可以將此作為一個原則。
宜多不宜濫,就是說讀書要有個數量界限,這個界限應該根據所學專業和個人具體條件來確定。
在繁忙的工作中,掌握一定的讀書技巧更有助於積累知識。
要注意讀與思的結合,讀書只有經過思考、觀察和實踐,才能“讀到糊塗是明白”。
為防止讀書硬化,就要做到讀書與思考同步進行,遇到不懂的就要想辦法找出答案。
其次,讀與問要結合,提問是解決問題的一半。最後,讀與做要結合。讀書應該與實幹結合。
讀而不做,自然就變成了書呆子,不但要從書上獲取知識和技術,還要有實際的運用能力。
3.儘量學習一門外語
如果沒有充裕的時間,那麼你可以重新拾起在大學時的英語,不用再重新尋找一門語言來學習。
每個人的工作都有可能會接觸到外語,這正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語言可以成為你關鍵時刻的“救命稻草”,也可以讓你出類拔萃。
4.培養自己的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指的是對高科技產品的實際操作和對現代科技知識實際應用的能力,這種能力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顯著。
熟練操作電腦—電腦與目常生活密不可分,也是工作的重要部分,若不會操作很難在社會中站住腳。
學會掌握資料—掌握資料,就能掌握社會的最新發展動態,資料的整理和累積是門學問。
資料本身是客觀的,但是要掌握哪些資料、利用哪些資料、如何整理和編排資料,卻體現了個人對自己專業方向的把握、對掌握有用資訊的靈敏,以及對資料的綜合運用能力。
學會調查研究—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決策還是管理,無論是制訂計畫還是實施執行,都需要瞭解情況,瞭解情況就是調查。因此,調查研究是職業人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馬雲說:3年前一個同事去讀MBA,我跟他說,如果畢業以後你忘記了所學的東西,那你已經成功畢業了。如果你天天還想著所學的東西,那你就是還沒畢業。
學習MBA的知識,但要跳出MBA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