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楊偉中辭世:堅持一條不討好的路,再難也要撐

「楊偉中在台灣大放異彩」知名亞洲財經雜誌《Asia INC》在2003年底時,曾在一系列台灣最熱門的六個人物報導中,第一句話就這樣描述。

除了高鐵董事長殷琪、威盛電子董事長陳文琦、影星李康生、立委羅文嘉、棒球投手曹錦輝等名人,楊偉中是唯一被報導的社運人士,「他是台灣最難對付的工運份子之一。他下定決心,要為那些在台灣政經發展中被遺落在後的人們發聲。」

那一年,他三十二歲,似乎站在他「社運事業」的高峰。

只不過,挫敗比他想像的更早到來。

從1998到2008,他見證了台灣社運從高峰走向谷底、從谷底起死回生又彷彿生機乍現。

二十一歲的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當他的野百合學長姐或同輩人紛紛戴著學運的光環往政治路邁進,他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

「以他當年的名聲,他儘可以像是同世代諸人一樣,成為政黨派系裡的新秀,受到培養,可是他沒有選擇那一條路,」一位他在政大社團的學弟丁允恭,在五月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寫的〈關於我的野百合學長們〉這樣描述他,「對於大學生們總是充滿魅力,他有著誠懇的眼神,低沉的聲線,並在話語裡載荷著深沉的理論,用最清楚的字眼說出我們為什麼要革命。」


十八年後的今天,當「野百合神話」已然崩解殆盡,「學運世代」的光環早已消失,他的選擇顯得彌足珍貴。

從建中到台大法律系、史研所,一路考進台灣第一學府,他大可依靠父親在國民黨的深厚黨政人脈展開順遂仕途,或者像他的學長姐一樣,加入當時理想光環仍在的民進黨。

但他相信,政治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改變得從基層做起,如何壯大草根力量才是關鍵,因為光靠著在上位者的良知或理念,改革不可能持續。

他相信,「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不能只相信經濟發展至上、卻犧牲弱勢權益,特別是在全球「向右轉」的時代,更需要「左的力量」來抗衡,彰顯公平與正義的價值。

即使反對運動的能量逐步被民進黨收編,工運已經難以恢復80年代的強盛,但他相信「有多少人就算多少人,」他仍在各大學的學運社團中奔波,從中找尋、培養一株株改革的幼苗;
參與推動成立第一個自主性的全國性總工會,接觸、組織全台灣各地最活躍的工會幹部;
去香港、韓國、日本、歐洲等地,與各國左派交流學習、互通聲氣;
和伙伴們成立數個左翼團體和刊物《連結》、《紅鼴鼠》,以及全台灣第一個反思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組織「關注全球化資訊中心」等等。

無非是要說,「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是可能的。」

二十年的無悔:從基層做起


2003年喧騰一時的「台鐵九一一中秋節罷駛行動」,背後是他與工人民主協會的伙伴協助台鐵工會展開長達一年的反私有化抗爭,沿著台鐵山線、海線一站一站做員工教育、舉辦全國巡迴營隊,宣傳鐵路私有化對員工工作權和人民行的權益,都將造成莫大傷害。

雖然最終工會與交通部達成部份協議、取消罷工,但他堅持,草根力量還是改革的重要泉源。

這樣的堅持,他持續二十年。

能堅持下去,他說並不是因為樂觀,「我也知道,改變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很久以後的希望,」但現在能做的,就是去思考,「怎麼做才會讓自己更有希望。」

工運工作者、與他長期合作的戰友林垕君,則形容他是個「心很軟」的人,「對世間的苦難有很深的感受,很容易受到感動」或許也是因為如此,他才能持續做這些大半時候沒有物質報酬的社運工作。

也許是這些年來的挫敗多於成功,也或許是這幾年的社運變化,使他逐漸「修正」自己的參與方式。

他認為,社會運動除了要善於「對抗」,更須成長學習與更多不同的人「對話」,「我們必須了解我們反對、或和我們不一樣的人。不了解別人,如何改變別人?


因此在去年底,他答應第三社會黨的邀請,參選不分區立委,試圖走出藍綠以外的第三條路。

三十七歲的下一步

一直被嫌「太理想」的楊偉中,已經三十七歲,研究所一直未能畢業;
別人以為他娶了愛之味集團千金、年代主播陳以真,接下來的人生必然錦衣玉食,事實上一家三口住在十九坪大的「豪宅」、開著一部破舊二手車,他得靠著寫稿和在社區大學教書維生。

他的友人曾經這樣形容,「偉中可以組織起大規模的遊行,可以把社會現實和複雜理論相互結合,但他的弱點是他連自己的生活都組織不好。」

在政大書城門口見到愛書成癡的他,拿著幾本剛買的書,戴副眼鏡,高大英挺,前額髮際線已愈來愈高,雖然家裡連地板都堆滿書,他還是遏止不住買書的慾望。

他說兒時夢想,是向史懷哲看齊,長大後,最佩服的人是中國近代思想和政治影響力舉足輕重的陳獨秀。

「戰鬥正未有窮期,老譜將不斷地襲用,」下一個二十年,他會開創出什麼樣的新路,值得關注。

不當黨產委員會委員、前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30日在太平洋庫克群島渡假期間,為了救泛舟不慎溺水的女兒,不幸溺斃身亡,享年47歲。

《天下雜誌》曾於2008年訪問楊偉中,當時他37歲,還是全國聯合總工會副秘書長,《Asia INC》在一系列台灣最熱門的六個人物報導中,形容他是「台灣最難對付的工運份子之一。」

從17歲嗑禁書的熱血少年,到37歲成為父親,他放棄一般人要的功成名就,選擇了一條孤獨又不討好的路。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