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心理學:一個人是「智者」還是「愚者」?看這4點就夠了!

智者與愚者的區別是什麼,其實更多在於對事物本質的看法。一個人是智者還是愚者,看這四個方面就知道了:

woman wearing eyeglasses holding a book

1、愚者更容易被瑣事纏身,智者更懂得分輕重
一個人是智者還是愚者,首先看其對小事的態度。愚者會花很多事情浪費在瑣事上,而智者則不會輕易被瑣事所困擾,因為他們能夠分清楚輕重。

政治學者帕金森,在1957年曾經提出一條很有意思的定律,叫做“帕金森雞毛蒜皮定律”(Parkinson's law of triviality)。意思是我們考慮某個問題的時間和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成反比。

silhouette photo of person holding smartphone

這意思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把大部分時間浪費在小事上。而心理學上有一個二八定律講述人生中只有百分之二十是大事, 百分之八十是小事。這意思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懂得分清楚輕重,我們才能真正做出有價值的事情。

一個人永遠不要炫耀自己在雞毛蒜皮中的心眼兒,因為那些永遠都是小心眼兒;不要顯擺自己在柴米油鹽中的聰明,因為那些都是小聰明。走出柴米油鹽,走出雞毛蒜皮。擁有良好的心態,去驗證你自己是否真的充滿大智慧。

woman holding book on bookshelves

2、愚者不懂得擁抱變化,而智者懂得積極調整
愚者和智者的第二個區別則是對待變化的態度。或許大家都聽說過刻舟求劍的故事,講述的是有一個人看到劍丟了,就在船行駛的地方刻個記號,以便自己能找到劍。


但是有人就在笑他,船一直在走,怎麼可能找到劍了。刻舟求劍講述是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對變化視而不見,但是真正的變化卻隨時在我們身邊發生。

真正的智者能夠做到一葉知秋落,能夠敏銳調整自己,面對變化。我曾經很佩服一個學長,他本身是紙媒出身的。

當時很多人都還在固守傳統媒體的時候,他就敏銳的感知閱讀習慣的變化,然後自己做了自己的公眾號,當時正好趕到紅利期,他轉型成功,他也果斷辭職,投入更多精力去面對變化。

他說看到周圍很多同事都很迷茫,因為公司效益低下,他們都在苦尋出路。他說,過去他們總是相信所謂的鐵飯碗,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真正鐵飯碗,我們只有勇敢面對變化,我們才能真正有鐵飯碗。

photography of girl wearing multicolored floral collared top

3、愚者喜歡蠻幹,智者懂得選擇跑道
愚者和智者的第三個區別則是對待努力的看法。愚者只是喜歡蠻幹,但是智者則懂得選擇。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當我們不懂得選擇的時候,有時越努力越錯。


曾經看到有一個經典的圖片講述的一個人在努力跑步,當他方向朝後走的的時候,無論他多麼努力,他的前進都是原地踏步,因為總有一股力量把他往後拖。

而另一個人方向對了時候,他的跑步才會有了更多的正向價值,加速才可以更快。
正如我同事的遭遇,十年前他那時在外企工作都一直非常的風光,但是現在發現在外企工作效益大不如從前。

因為中國最好的企業都已經轉向了互聯網,這就是時代帶給我們每個人命運的選擇。

man in front of laptop, calculator, and papers

4、愚者目光短淺,智者擁有長遠目光
心理學上有一個棉花糖效應,講述的一個人如果懂得自律而且擁有長期目光,往往未來發展會更好。而一個人如果鼠目寸光,只注意看得到的效益,往往會錯失最好的機遇。

我有一個同事,多年前他買了亞馬遜股票,那時沒有多少人看好它,因為亞馬遜股票曾經有很長時間在低谷期。但是我的同事卻非常認同亞馬遜的理念,他一直持股,現在漲了很多倍。


其實無論是投資還是學習都有長期效應與短期目光的區別,愚者只是注重眼前利益。但是真正的智者往往有長遠的目光,他們可以說耐得住寂寞,懂得以終為始。

person holding white Android smartphone in white shirt

比如健身也是,有多少人到了生病的時候,才會後悔自己沒有健身。但是真正的智者都會用好的習慣去做有價值的事情。所以說智者會在事情萌發的時候就開始注重堅持,這是他們後來能夠超越這些人的關鍵。

智者與愚者的本質區別是懂得事物的發展趨勢以及事物的本貌是什麼。智者深知世界是一直在變化的,所以不斷積極調整去適應環境。

而愚者看不到變化,所以才會錯失發展機會。愚者大都目光短淺,而智者則擁有長遠的目光,他們懂得點滴積累,比起好運,他們更注重用好的行為與理念去成就自己,也慢慢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最後,分享影片!馬雲的眼光,無遠弗屆,如何把握機會,也是智者的眼光。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