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35歲是找工作的坎:你所有的經驗,可能都是障礙

01
好友老李,在一個銀行做分行行長。

在那些銀行“利潤好的不好意思公佈”的年份裡,他最愛組織聚會,高朋滿座,一圈聊下來,全是存錢的大主顧,理財的大客戶,一水兒的高淨值人群,很是風光了幾年。

但最近老李很不爽,用戶資產變化大,移民的移民,破產的破產,貸款不敢放,存款還得拉,貸款有任務,信用卡有考核,裁員有壓力…….反正各種不順心,就琢磨著換個工作,試探了一圈,心裡卻涼了一圈。

他感慨,“以前都是別人圍著我轉,怎麼一下感覺一無是處了呢?”本來想去個科技金融公司,可惜快40的年齡成了障礙,人家都只要35歲以下的,他托我去找個關係,情面難卻,於是問了下那家公司的老大,回復說,“他所有的經驗,在我們這兒都是障礙”…….

black bell alarm clock on desk

最近我也在找人,有的朋友推薦人來,仔細聊一下,簡歷都很漂亮,高學歷大公司,但是聊起業務來就一個缺點,不能深入,表面上的資源似乎都有,但是實際的執行層面基本說不出個一二三來。

這類的人才我比較謹慎,畢竟小公司需要的是特種兵型的,不需要那麼多的長官,最關鍵的是,這些人工資要的很高,有些動輒就要年薪百萬以上,這些大神只能恭送,實在養不起。

有些公司招人明確不要大公司出來的,尤其是那些“沒落貴族”公司出來的,為啥呢?

大公司的資源比較多,很多人會把公司資源和個人能力混為一談,眼高手低是大多數,簡歷比自述好,自述比執行好。

很多大公司的人才,巨嬰症比較嚴重,沉浸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鼻孔朝天,可能是很好的體系成員,但單獨拎出來無一突出。


而集大成者就是那些35歲左右的高薪巨嬰,能力不夠薪水不低,如果公司不景氣,這些人真的很適合…….被裁掉,所以如果身處這個族群,無法不焦慮。

02
35歲是個坎,找工作的坎。

為什麼?
從人的生理髮展來講,35歲是一個分界線,多數人在學習能力、工作精力、思維活躍度等方面會出現顯著的下滑趨勢,因為組建家庭、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問題也使他在工作中無法傾盡全力。

以前35歲定律之前主要針對藍領和基層白領,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面臨這個問題。

經濟不是特別好,感到恐慌的不只是個人,還有你的老闆,所以除了公務員和國企,基本差不多的公司都在做幾件事:收緊和聚焦,具體表現首先就是裁員,尤其是那些職位比較高、待遇比較高、作用不突出的中年人。

four person holding assorted-color jigsaw puzzles inside room

03
對個人來說是大災難,對企業來說有用嗎?

有用。
一個企業的運營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行業是否在風口上,公司是否有實力,現金流穩妥與否,團隊可靠程度…….因素太多,但對於市場化程度高、行業競爭激烈的公司來說,首先拼的是體力。

● 25歲可以全天加班,35歲就很難了;
● 25歲可以熬夜還能夜衝,35歲也很難了;
● 25歲可以隨時出差,35歲你得考慮孩子誰接,父母病了怎麼辦?
● 25歲你基本可以一心在工作上,週末為了空調還會來辦公室加個班,但是35歲,你主要的精力恐怕要花在輔導作業和補習機構上了。

前幾年,美國PayScale對員工平均年齡做過一個調查,年齡中位數最大的公司是41歲,其餘的像IBM38歲、諾基亞36歲、戴爾37歲,而像Facebook是28歲,谷歌29歲……


看起來勢頭越猛的的公司平均年齡越小,這其中當然有成立時間長短的問題,但同類的調查還顯示,在2000年左右如日中天的微軟平均年齡27歲,鼎盛時期的諾基亞平均年齡也不到30歲,在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激烈的行業,比較下員工的平均年齡,大概能比較出這個公司的行業地位。

比如你試著去看看騰訊、阿里和老門戶的員工年齡,著實是差了不少的。

man in gray sweatshirt sitting on chair in front of iMac

04
為什麼年輕人有紅利?

❶ 幾年前,還有人花費巨資,托老李讓自己的孩子進銀行,哪怕當櫃員也好,這才幾年,可能請託費還沒掙回來就被裁員了。

去年,幾大銀行加一起裁員3萬人,但最近又大張旗鼓的招人,一招就是3萬人,這是沒事折騰嗎?

錯,要知道,裁撤的基本都是一線櫃員,替代他們的,是大廳裡的一台台機器,而招進來的,基本都是科技類的人才,也就是這些機器背後的人,一個剛畢業的程序員薪資沒有老員工高,總成本差不多,但公司有可能脫胎換骨。

❷ 華為大家都很憧憬,之所以有現在的競爭力,跟任正非的狼性文化、強勢管理分不開。

去年,引起軒然大波的就是華為把不少34歲以上的交付工程維護員工派駐海外,這被外界解讀為變相逼迫辭職,年齡不小,拋家棄子重新奮鬥,很多人是缺少勇氣的,事實上,很多人也選擇了離開,任正非還推出了45歲退休制度,根本上就是讓華為更年輕,更有戰鬥力。


people sitting on chairs

05
難道上了年紀就沒有戰鬥力嗎?

我們有經驗啊!
還是上面那句話,“你所有的經驗,可能都是障礙”。
因為這世界變化太快了!

我們的很多焦慮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東西超過了自己的認知,超過了自己的駕馭能力。各行各業都在超速運轉,對能力、體力、人脈、學習能力、深入思考能力都要求很高。

比如做零售業,以前做實體,鍛煉好幾年終於明白了怎麼做坪效分析,怎麼做營運可控費用分析、連帶率……

但發現主流成了電商,努力學習吧,總算明白了活躍用戶量、轉化、留存、GMV……
但發現微商來勢洶洶,粉絲數、流失率、傳播率、好評率、分享率、反饋率……

每個領域背後的運營方式完全是不同的領域。當你努力更上潮流,無人貨架又要來了……

這種趨勢是普遍的,哪怕是娛樂業。以前拍個電影,搞定導演、演員、編劇、院線也就差不多了,但在各路資本的推波助瀾下,一個電影就是一個金融產品,保底、對賭、各路私募、通道你都需要懂,不然很難賺到錢。

而且這一切還在加速,所以你要麼跟上,要麼等著被淘汰。

low-angle photography of man in the middle of buidligns

06
老李自嘲,練了20年的屠龍技,發現龍沒了——離開體系,他的能力和外部的兼容性不夠強。和他同類的人很多,如感迷茫,建議你這麼做:
❶成名要趁早,規劃也要趁早。
很少有人對自己的未來做出判斷並且做有效的投資,最晚30歲,你應該考慮這些問題。如果從事一些年齡越大越吃香的行業,可能更踏實點,比如律師、老中醫啥的。

❷終身學習,快速學習,深度學習。
未來判斷人年齡的不是生理年齡也不是心理年齡,而是你的思維年齡。很多人二十多歲大腦就像自動閉合了,不再接收什麼新觀念、新技術、新趨勢,這樣的人遲早被拋棄。

泛泛了解是不夠的,因為信息交換便捷,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泛泛了解,但這顯然不足以支撐你立足職場,盡可能的快速學習、深度學習成為必須。

❸有效社交。
很多人在35歲之後會精選自己的社交圈,甚至沒有突破,有統計表明,你的收入,就是經常交往的五六個人的平均數。有效社交,至少你的圈子能夠不斷的有新趨勢、新潮流的攝入。

❹多掙點錢吧,即使不能完全財務自由,也會有更多的選擇自由。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