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真正的愛,不是完全的帶他們乘風破浪,而是從旁保駕護航

每一個為人父母的,都希望能把自己最好的給孩子,而且同時也在培養孩子可以找到自己、成為最好的人,未來長大能有主見,獨立完成任何事。

但是也因為我一開始提到的,想把自己最好的給孩子,不知不覺中是不是就把自我意識也帶了進來,進而影響到孩子的吃、睡、玩了呢?

「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事都別管」、「我們都是為你好」、「孩子還小,別跟他較真」、「等他長大了再說」……

反而壓垮很多孩子承擔事情的能力。

所以說,孩子的事情還是讓他自己來吧!

前不久,我支援擔任上海一個中小學青少年寄宿夏令營的生活輔導師。

第一天開幕典禮結束後,我們轉移陣地帶孩子們去寢室放置行李,有一個女孩很理所當然地問我:「你們不幫我拿行李嗎?」

我回答她:「不幫,你自己拿,你看這裡有六十幾個小朋友,但我沒有六十多隻手。」

女孩聽完有點氣嘟嘟的,後來她看所有人越走越遠,就她一個人的行李還在原地,她只好自己拖著行李趕快跟上來。


到了晚上,所有家長會擔心的事情一一冒出來,比如一周多的營隊課程,家長知道這裡沒有提供洗衣服務,也知道孩子不會自己洗衣服,所以給孩子事先準備了至少10天換穿的衣服套數,但他們可能沒想到的是,有的孩子特別喜歡某一件衣服,他就是喜歡連續穿兩天甚至以上,直到他的同房小室友用誇張的語氣對晚間巡房老師告狀:「老師~~~他這件衣服穿兩天都沒洗,好臭哦!」

即便這樣,生活輔導師還是要秉持「不插手」的原則。

只管把孩子領到房間浴室,親自「示範一遍」要怎麼搓洗衣服,接下來的沾肥皂、清洗、扭干都是口頭指導,只有在孩子扭衣服的力道不夠大時,生活輔導師才介入幫忙。

後來的掛上衣架和晾乾,都是老師說,孩子做。

孩子自己做過一次,他就知道原來手洗衣服的過程是這樣的,而且他自己就可以做到!

除了孩子自己拿行李、洗衣服之外,還有女孩晚上洗澡不會自己吹頭髮、早上起來不會綁頭髮的問題等等,而每隊負責的女老師也是用適當介入的方式,教會這些女孩自己使用吹風機和綁清爽又簡單的馬尾辮。

原則上,不插手,只示範一遍,剩下的就讓孩子自己來!

各隊的老師在白天上課期間,會把孩子的手機都統一收一起,晚上的親子交流時間才暫時還給孩子。


頭兩天,孩子當然會把很多老師「教給他們」生活自理的能力,用「告狀」的方式說給爸媽聽,但當孩子與像大哥哥、大姐姐般的老師們玩得越來越好之後,在後幾天的親子交流時間,孩子給父母打電話說的不再是嘟嘴抱怨,而是興奮又有成就。

他們對自己又完成了一件以前沒做過,但他們覺得好酷的事情感到超級傲嬌!

一周多的營隊生活過去,有的孩子從不會自己拿行李到可以主動幫老師搬教具,有的孩子從不會洗衣服到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完成這麼厲害的事情,女孩們從不會自己綁頭髮到學會幫同寢小室友綁辮子…

還有好多好多從寄宿營隊中產生變化的神奇景象,都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產生奇蹟。

其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

一、適當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夏令營帶的那些孩子,他們的爸媽本以為孩子不會自己洗衣服,所以給他備了十幾套換洗衣物,沒想到當孩子發現自己能洗衣服之後,竟然增強了他的儀式感;幾個女孩在家都是媽媽或阿姨給綁的髮型,在動手給自己綁了一次馬尾辮之後,她主動要求老師再教她綁三股辮。

其實很多事,孩子都會,只是你還不知道!


二、適當放手,給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

孫儷之前在微博曬出等等與小花妹妹在家裡牆上「亂塗亂畫」的照片。

她從一開始想阻止孩子的塗鴉行為,後轉為鼓勵孩子盡情畫畫。

為什麼她的態度能有這樣的轉變?

孩子的「塗鴉」行為是對他想像畫面的實踐結果,也是取代嘴上說不清楚的一種表達。

如果連孩子這幾個有限的表達機會都給他限制住的話,從長遠來看,會對孩子成長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三、適當放手,但不是什麼都不管

雖然我們鼓勵家長放手,但並不是什麼都不管哦!

孩子的成長衝刺就像運動會的大隊接力項目。

跑在最外圈的選手一邊要盡力向前沖,一邊要觀察局勢,在適當的空間與時機切換跑道到內圈來,這樣他才可以用正確的方式但是最短的距離,經過一棒又一棒,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來取得最佳的結果。

但是如果沒有好好地引導與教育孩子正面的價值觀,孩子很容易在跑圈的數量上投機,像是可能一個沒注意就在操場切西瓜,半圈當一圈來算。

我們用愛去保護孩子沒錯,可是並不代表我們要為他們乘風破浪。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