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30歲中年男人的抉擇:在台北〝死死苦撐〞後 ,我得到了什麼?

在精英主義盛行的今天,到底什麼是成功?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又該如何權衡取捨?
我們如何分析一團亂麻的現狀,做出合理的決策?

這些,或許更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man sitting on sofa against wall

一、計劃趕不上變化,努力像是一場笑話
諮詢者張先生一年多前尋求幫助的時候,一度認為自己很失敗。
事情是這樣的。

2008年,設計專業背景的張先生畢業後來到台北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他先從一家公司的助理設計師做起,沒過幾年認識了李女士(化名),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墜入愛河。

2014年,兩人領了結婚證,同年在老家辦了酒席宴請了賓客,在台北這邊小範圍通知了幾個不錯的同事朋友,當時兩人收入不高,覺得在買房太貴,索性就在老家附近的買了房。

兩口子當時的計劃是這樣的:如果後期收入高了,能夠在台北買房的時候,可以把這棟房子賣了湊首付;即便在北京的房子戶口沒有著落,這裡還可以作為退路,教育醫療條件什麼的總比老家要強。

2015年年初,張先生的女兒出生,小名貝貝(化名)。
考慮到自己的工作正逐漸有了起色,加上張先生和妻子的工作壓力也大,確實沒時間照應孩子,於是兩人一合計,就把女兒放在了老家,由張先生的母親撫養。

2016年年底,就在張先生和老婆考慮出手買房的時候,沒想到房價一路飆升,消磨了這對夫妻對於未來所有的期待。

每一天,每一天,都在漲價。
兩口子從最開始興沖沖地看房,到最後近乎絕望。
屋漏偏逢連夜雨。

2017年年初,張先生所在的公司被併購了,之前很多設計項目要麼急速縮水,要麼拱手轉讓給了併購方,如此一來,30歲出頭的張先生面臨著極為尷尬的局面:原來,之前張先生一直在做設計輔助類工作,好不容易開始負責設計項目,誰想到過完年就出現了這樣的變故,按照張先生的年齡,想要找到不錯的出路,起碼要負責過獨立的項目,具備系統完整的項目經驗。


張先生徹底慌了。
想到自己過了30歲,一是沒有完整的項目負責經驗,二是沒有做到企業管理層崗位,別說在諾大的台北買房落戶了,連後面的路該怎麼走心裡都沒底。

讓張先生倍感痛苦的,還有逢年過節回老家看望女兒的時候。
2017年的國慶節,張先生攜妻子一道回老家看望母親和女兒,快3周歲的貝貝看見自己彷彿一臉的陌生和茫然,當奶奶對貝貝說:‌‌“爸爸媽媽來看你了‌‌”的時候,只見貝貝眼眶一紅,小嘴一撇,什麼也沒說掉頭就走。

過了兩天,等貝貝和自己熟絡起來後,貝貝才說,好多人都說,爸爸媽媽不要貝貝了……
貝貝媽一聽就哭了,一旁的張先生聽了,也是萬千滋味湧上心頭。
‌‌“爸爸媽媽,這次回來就不走了,好嗎?‌‌”貝貝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反覆和他們念叨著。

man on thinking pose

‌‌“好的好的。‌‌”為了寬慰女兒,夫妻倆只好‌‌“口是心非‌‌”地說。
還沒過上幾天,他們又要趕回去上班了,站台上的貝貝哭得聲嘶力竭:‌‌“不是說好的不走了嗎?為什麼你們還是要走?

張先生的妻子哭的不行,而一旁的張先生雖面無表情但心如刀割。
‌‌“我這麼拚命,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一個念頭突然在腦海里冒了出來,把張先生自己都嚇了一跳。
是啊,想想自己畢業後到現在,沒有做出多大的成就,沒有兌現在買房落戶的承諾,他甚至還在想,還到底要不要在台北繼續待下去?

懷著莫大的痛苦和困擾,張先生找到了我。

man wiping his tears

二、僧多粥少的管理崗,不是誰想上就能上的
按張先生的說法,這些年來他一直沒有做到管理層,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通過系統剖析下來,我漸漸發現了端倪。

首先,張先生做事力求完美。
在學生時代,這種特質讓張先生的成績遙遙領先,最終來到了城市讀書;然而到了工作崗位,這種特質讓張先生飽受非議。


張先生之前所在的公司是家創業公司,要知道,創業公司一切以業務為核心,對於設計並沒有過高的要求。

由於追求完美,張先生總要把設計做到讓自己滿意才交付,難免會拖延時間,領導和同事都會說他‌‌“較真‌‌”、‌‌“固執‌‌”、‌‌“死板‌‌”等等。

man wearing black, white, and gray plaid sport shirt covering his face

張先生的個性剛正不阿,不喜歡虛偽的表演。
按照張先生的個性,能從助理設計師轉到設計師已然萬幸,當時張先生遇到一個特別賞識自己的領導,在他的幫助下,張先生的設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公司被併購之後,這位領導辭了職,併購方直接從總部外派了一位領導過來。

鑒於張先生和原領導私交不錯,這位外派的領導有意無意給張先生穿‌‌“小鞋‌‌”,給他的項目往往都是低端且金額小的,這讓張先生如坐針氈,但由於自己才有了負責項目的機會,如果現在跳槽,缺乏完整項目經驗對張先生而言無疑是一塊‌‌“硬傷‌‌”,所以他不敢輕舉妄動,但同時痛苦萬分。

回想起過往的種種,趕設計方案熬夜到天明已是常態,還有為了拿下客戶一杯接一杯地灌酒、回家翻江倒海般地狂吐;
明知道客戶提的是不合理要求,但依然陪著笑臉應聲附和;女兒在站台撕心裂肺的哭喊歷歷在目…….再比對如今尷尬的處境,張先生顯得疲憊而無奈。

A man in a leather jacket looking down while sitting on a ledge in a city

三、拚命抓取,源於內心強烈的不安
張先生在意‌‌“收入高‌‌”,不是因為他愛財;而是在他小的時候,家境並不好。

張先生的父母都是農民,那個時候科技沒有現在發達,莊稼收成很多時候‌‌“靠天收‌‌”,而夏季經常有暴雨天氣,連續幾天的暴雨有可能讓他們辛勤耕耘的農作物毀於一旦,而9月份恰好是張先生需要繳納學費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父親都要走到幾十公里之外的親戚家借錢,常常空手而歸,張先生永遠無法忘記父親進門時的眼神。

‌‌“一定不能窮‌‌”,這是張先生當時立下的志願。
本來張先生想報考熱門的金融類專業,但是父親卻讓他慎重考慮,並說報考志願關乎未來的路,不僅要賺錢,更要有興趣才可以。


man sitting near brown wooden table and white SUV outside building at daytime

張先生從小就喜歡畫畫,他的畫還經常被老師表揚,老師甚至來到張先生家裡做過家訪,說這孩子在繪畫上有些天賦,不培養有些可惜了。

老師走後,父親對他說:‌‌“娃,你當真要畫畫,爹娘砸鍋賣鐵也供你。‌‌”

而懂事的張先生則搖搖頭說:‌‌“爹,畫畫就是我的愛好,沒必要專門去學,以後我可以做和畫畫相關的工作,其實是一樣的……‌‌”

因此,當父親讓他慎重考慮的時候,張先生想起了這段過往,他隱隱察覺到了父親的用心,也知道父親因為條件拮据沒有讓自己學畫而心懷愧疚,為了讓父親感到欣慰,同時也確實想要從事畫畫相關的職業,張先生報考了設計類專業。

誰想到一路走來,才發現這條路沒那麼好走。

接下來我要做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幫他‌‌“卸下包袱‌‌”。

man sitting at the shed beside the street

通過層層澄清,最終獲得了三點重大的發現:
1、關於‌‌“成功‌‌”的重新定義
在他看來,一個‌‌“成功‌‌”的男人不光是要事業有成,家庭方面的責任也不能逃脫;如果非要取捨,張先生寧願適當犧牲自己的發展,給孩子一個完整的陪伴。

2、關於張先生的內在核心
通過層層梳理,‌‌“責任心‌‌”是張先生至關重要的核心價值。
恰恰是因為對責任心的過分看重,使得張先生在之前的創業型公司里無法施展手腳,同時讓張先生在面對親子分離時,會感到無比愧疚。

3、關於第三條路的探索
對張先生來說,有一種可能是重新出發,尋找相對成熟穩定的平台做一名專業的設計師;還有一種可能是,尋找價值最大化的領域。

四、尾聲
諮詢後的張先生和妻子商量後離開了台北,回到老家附近的城市(之前他們就在那裡買的房),張先生的妻子是做財務工作的,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工作;而張先生在前領導的推薦下,入職到了一家不錯的設計公司。

兩人安頓下來之後,便把老人和孩子接到了身邊,把孩子送到了附近的幼兒園,由於他們很早買了房子,所以落戶也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在郵件的結尾,張先生說,他給自己訂了兩個目標,
一是在專業上繼續精進,爭取能獲得業內的設計獎項;
二是業餘時間學習心理學等知識,希望能夠通過陪伴,讓女兒感受到愛與溫暖,漸漸改善內向自卑的性格。

看完郵件,我給他做了簡短的回復,主要有以下四點:
1、如果可能,不要離開本行,除非有明顯的優勢線索,否則放棄之前的積累和他人重頭PK,代價慘重
2、在工作中繼續發現自己的優點,等時機成熟走出去,在社會上發掘需求,看準了就付諸行動
3、至關重要的一點,從現在開始,做任何事都要從‌‌“被迫型‌‌”轉為‌‌“主動型‌‌”,用創業的心態面對這次轉型,你會有截然不同的發現;

‌‌“在大風中緊緊抓住你的帽子,緊緊抓住你的希望,別忘了給你的鐘上發條。明天是新的一天。‌‌”——懷特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