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脾氣,才能活出尊嚴。一味地退讓,可能只會換來別人的得寸進尺。你必須要善良,但也必須要有點鋒芒。
每一個故事都有三個版本。我的版本,你的版本,和事實。
眼見都不一定為實,更何況還由大腦加工,之後口述的事情呢。
同一件事情,人們總是下意識的偏向自己解釋,這應該是本能吧。
畢竟,自己都不為自己著想,誰還會為自己著想。
一個人,總要有點脾氣。
你總是低聲下氣,人家都以為你好欺負。
長期不發脾氣的人,心裡總是感覺有疙瘩,不吐不快。
敢發脾氣,是證明你還有個性,或者說還有朝氣。
如果有一天,你不發脾氣了,什麼脾氣都沒有了,自己以為是成熟了,其實是老了,心累了,不想說話了。
01
很多痛苦和不幸,都因為情緒
男人敢發脾氣是因為還有理想,是感覺自己努力過,卻得到太少;女人發脾氣是保護自己,是沒有人敢欺負自己。
發脾氣不是不講道理,是適當調節心情,多少心底的話,只有發脾氣的時候,才敢於說出來。
多少人,悶悶不樂,但什麼都不說,後來悶得慌,心情很痛苦,也沒有人可以理解。導致事情越來越糟,人也變得越來越壓抑。
人啊,說了,罵了,怒吼了,也就放鬆了自己,心態也一下好了。
都說要心平氣和,但是「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一個人的忍讓是有限的,如果總是忍,那是被人看扁了,是懦弱。
當然,發脾氣要看場合,要講道理,不說蠻橫無理,不是無理取鬧。不是摔東西,打人。
那些會發脾氣的人,看起來很暴躁,其實很真誠,是說一不二的人。
那些脾氣,是及時雨,讓愛恨分明,讓人來去匆匆也自由。發氣了,轉身就相處好了。
當一個人從愛發脾氣到不發脾氣,是失望了,不想說了。如果是夫妻,也許是磨合到位了,做到凡事都溝通協調了,心有靈犀了。
但是,有很多人,變成一點脾氣也沒有了,也不在乎對方了,那是心寒了,是感覺若有若無了。
其實,發脾氣是一個人的底氣。
敢於對領導發氣,是你工作足夠優秀,有說話的分量;敢於對愛的人發氣,是你真的需要人理解了,是長期的生活壓力,不能忍受了;敢於對朋友發氣,是互相坦坦蕩蕩的表現,是直白的表達。
其實,人生中有很多的痛苦和不幸,工作上的不如意,生活中的不順心,往往都是因為情緒掌控上出了問題。
如果你有什麼壓抑的心情,那適當發脾氣吧,發洩一下情緒,讓自己變得心情輕鬆。但是不要傷害一個人,不是蠻狠刁鑽一個人。
如果可以做到不發脾氣是最好,但別強迫自己,否則就是一塊心病。那樣太痛苦了,會傷害到自己。
02
有脾氣是本能,能把脾氣收放自如是本事
村上春樹說,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緒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頭看。
只要是人,就都會有情緒,有脾氣,這是人的本能,但是真正成熟的人,擁有控制情緒的能力,能做到不被情緒所左右,這是一種本事。
而這樣的人,往往都很厲害,也更容易收穫成功。
在電影《教父》裡,老教父的兩個兒子,桑尼和麥克就是性格截然不同的兩種人。
大兒子桑尼,衝動魯莽,不顧後果,遇事特別容易情緒化,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最終被人射成了馬蜂窩。
小兒子麥克則是遇事冷靜,喜怒不形於色,而是選擇一個人的時候偷偷發洩和釋放內心的情緒,逐漸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家族繼承人。
兩種性格,兩種人生。
有人會問:我也知道情緒失控的後果有多不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
好多年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已經不記得劇名了,但清楚地記得裡面有一個橋段:
我覺得,沒有人天生懂得控制情緒,只是成熟的人會預想到後果,知輕重罷了,更能夠看淡和看透一些事情。
有情緒是本能,控制好情緒是本事,天堂和地獄,往往就在一念之間,願你能成為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