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別把「偏見」當「直率」 你不是講話直 是講話刺

不知從何開始,人們總把“說話直”和“沒心機”畫上等號。好像講話越不修飾,代表此人越坦白、率真。特別是在網路上,越直白的發言,越容易獲得關注,甚至能競選國家要職。

假使有人提出質疑,就會有人緩頰說:“他只是刀子嘴豆腐心”、“直腸子的人比較不虛偽”,把這種行為升華成一種“瑕不掩瑜”的藉口。

selective focus photography of brass-colored microphone

即使心裡已經在淌血,仍要笑笑地說沒事,以免顯得自己修養不夠、氣度狹小。卻從沒有想過,那些話聽在當事人耳里,會有多難受。

有一次,某個學員邀請主管參加講座,希望能夠改善部門的工作氣氛,別讓每天上班都像是活在地獄裡。

當大家都默許這種行為,久而久之,那些說話不經思考的人,便可以披著直率的外衣,毫不掩飾地傷害旁人。甚至成為一種團體習慣或文化,使得你對於那些帶刺的話變得麻痹,深受情緒虐待還不自知。

grayscale photo of man walking on platform stage

我知道學員想要藉由外界的力量,讓主管有些改變。因此,活動結束,我刻意上前寒暄兩句:“謝謝你們過來,今晚的內容有沒有哪一部分特別有感覺?”當然這句話是對著主管說的。

“笑話我聽過了。是她要我來的,我想以她的程度差不多就這樣。”架子擺得老高,一付事不關己。


那瞬間,我很想立馬回嗆:“是啊!不然她早就換工作了。”撇見學生滿臉歉容,到嘴的話,還是吞了回去。

rectangular brown wooden office table

換口氣,心平氣和地說:“謝謝你讓我知道,原來你對笑話在意的程度更甚於專業內涵。”
見我沒有動怒,他竟回:“不用客氣,我這個人很愛分享的,有什麼說什麼。”

翌日,學員捎來了訊息:“老師,昨晚很抱歉。我主管沒什麼惡意,他比較不習慣說好聽的話。”
坦白說,道歉與否,不是我在乎的事,我真正在乎的是學員在辦公室得經常忍受這樣的嘲諷嗎?
我試著關心:“他常用這樣的口吻跟妳說話嗎?”

“滿長的,昨天還算小case。平常如果我做了一件他不滿意的事情,他會說:‘如果你的教授知道你把工作處理成這樣,他會情願你不要記得他,告訴別人他是你老師。’之類的。”

three person meeting

“那你怎麼解讀他的話呢?”
“其實,他不是個壞人,也常常幫大家爭取權利。就只是講話比較直,也是好意提醒啦!”

“好意提醒”四個字,看得我直冒冷汗。難道這學生的自信已經被打擊到體無完膚,分不清什麼是“好意”,什麼是“惡意”了嗎?


其實“講話直”和“講話刺”是兩個不同的向度。但我們所受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卻常把嚇恐嚇當“直接”。

你一定聽過類似的話:
“你那顆頭如果不是連在脖子上,早就不知道掉到哪去了?”
“你靠電視那麼近,是想要瞎掉嗎?”
“這樣的水準也能上T大,台灣真的沒人才了。”
“連一份簡單的報表都做不好,真不知道你大學是幾分考上的?”

man wearing brown dress shirt

仔細分析這些句子,你會發現這裡頭都夾雜著批評和偏見,卻不明說,拐個“彎”,希望你自己對號入座。假使你提出反擊,對方還會說:“我又沒有說你沒能力,幹嘛反應這麼大。”像挨了一句悶棍,還不能叫痛。

那些說話帶刺的人,就像拿一把沒有鞘的刀上街,大搖大擺的走路,旁邊的人因為太靠近被劃傷,想討個公道,還要被酸“走路不看路”。你不覺得很荒謬嗎?

而一般人之所以會認為這樣叫“直”,是因為這些話帶來的情緒衝擊很“大”。心受傷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只好合理化對方的行為是“直接”,讓自己好過一點。而不是他說的話,真的如他表面陳述的直白。

真正講話直的人,是會直接說出他的想法和期待,你不用猜就能懂得他的想法,而非將情緒夾雜在其中,偷渡闖關。


同樣的意圖,也可以這麼說:
“我很擔心你常遺失東西,可以想個辦法改善一下嗎?”
“靠電視太近會傷害眼睛,我希望你好好地坐在沙發上。”
“這樣的工作表現還沒達到標準,請趕緊跟上,否則你很快會被取代。”
“做報表是很基本的能力,我想知道你大學的報告都是怎麼完成的?”

是不是更容易知道說話的人真正的想法,以及接下來可以做的事情?完全不用猜。這才是真正的“直白”,直接又坦白。而不是把自己的偏見,包裝在率真底下,要對方買單。

同時,你發現了嗎?越不敢用“我”發言的人,越不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而是巧妙地把責任轉嫁在“你”(他人)身上。透過指責,轉移焦點。

所以當你身邊若有人講話常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請別自動幫他打柔焦鏡,把傷人的話當作直接。
因為別人的對待,是自己教出來的。你越不把他的行為當一回事,就等於容許他繼續這樣對待你。

two people holding hands

那該怎麼辦呢?記得當對方又想用言語激怒你時,你不需要自行“腦補”,聽懂他的言下之意。你可以更“直接”的回應:“請問你真正想說的是?”

無需角力,對方就會被你問得啞口無言。因為他們其實不習慣有人會選擇不閃躲、清楚地說出自己的狀態,不理會他的暗示。如此一來,無形的情緒傷害才不會在你心中紮根。

古人言“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真正有涵養、能力的人,是不需要透過踐踏別人來墊高自己的。因為一個人的命運是他回應力的總和,好不好命,看他怎麼說話就知道。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