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出醜效應”:聽說偶爾犯傻的人更被人喜歡

“出醜效應”: 聽說偶爾犯傻的人更被人喜歡

近來有這樣一種現象:為什麼101少女中最火紅的是頻繁出醜的楊超越,而奚夢瑤在摔過一次的車禍現場之後,又即將“出征”最新一次維密秀?

但有的人,似乎很優秀,他們是人生的贏家,我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名列前茅,工作努力認真,甚至還長了一張完美無缺的臉。

似乎所有人生考卷都填上了正確答案,不曾失誤,但他們卻不一定受人待見——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高出森林的大樹總是要被大風先吹到的,長得最高的罌粟花也總是第一個被摘掉的。

同樣是優秀的孩子,何以待遇如此不同?所以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出醜效應”。

woman and man walking on park during daytime

01.
什麼是“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

通常情況下,比起能力處於平均水平線上或者更低的人,我們似乎更青睞那些擁有卓越才能的人。

但研究表明,同一個小組內部最有能力的成員並不一定最受愛戴,點子最多的“點子王”也不是團隊中最受歡迎的人。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解答這個疑問,1966年,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Elliot Aronson)和他的小伙伴們找來了48名大二男生做了一個關於“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的實驗。這些男生需要聽一段大學智力問答競賽選拔的錄音,然後對錄音對象的印像以及魅力值進行描述和打分。

阿倫森準備了4卷磁帶用於實驗,分別是:

1. 擁有卓越才能者:能正確回答92%的問題,榮譽學生,擔任學生社團要務,多才多藝,品學兼優
2. 擁有卓越才能者:能正確解答92%的問題,榮譽學生,擔任學生社團要務,多才多藝,品學兼優,但是在比賽接近尾聲時不小心把咖啡濺到自己身上


3. 能力普通者:答題準確率僅為三成,學業成績一般,能力一般
4. 能力普通者:答題正確率僅為三成,學業成績一般,能力一般,在比賽接近尾聲時不小心把咖啡濺到自己身上。

top view photography of broken ceramic plate

事實上,這四卷錄音分別對應的是:

1. 優秀的人才;
2. 白璧微瑕的優秀人才;
3. 能力普通者;
4. 偶爾犯蠢的能力普通者。

經過統計數據分析,實驗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白璧微瑕的優秀人才被評為魅力之最,其次是優秀人才,第三名為能力普通者,而偶爾犯蠢的普通人最不受人待見。

這種小小的失誤或瑕疵反而使有才能者的人際吸引力提高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

two people holding hands

02.你太“非人類”了,我不想跟你玩兒
心理學上對這種現像有兩種解釋。

一種解釋認為,優秀的人通常給人一種不真實的,不可親近的,冷漠的和“非人類”的感覺。

人們對於這樣的形像不是真正的接納和喜歡,而是持有距離的敬而遠之或敬而仰之。偶爾的失誤則有可能打破這種刻板印象,讓能力出眾者更有“人味兒”。

另一種解釋則從人的自我價值保護角度出發,認為,通常情況下,人們喜歡有才能的人,才能與被喜歡程度是成正比例關係的。


但是,什麼事情都有一個限度,如果一個人的能力過強,過於突出自己,強到足以使對方感到卑微、無能和價值受損,事情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人首先是進行自我價值保護的,任何一個人,無論如何不可能去選擇一個總是提醒自己無能和低劣的對象來喜歡的。相反,一個犯小錯誤的能力出眾者則降低了這種壓力,縮小了雙方的心理距離,保護他人的自尊,因而也贏得了更多人的喜愛。

所以,不管是孫楊還是詹尼佛,首先,他們本身就是優秀的人才;其次,相較於一本正經地“包裝”自己,逗X真性情的小失誤更真切地縮小了觀眾與他們之間的心靈距離。

有沒有想過,今年奧運選手們的爆紅,除了他們自身的人格魅力,還有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外,是不是也有“出醜效應”的一份功勞呢?

古語云:“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真實,才給人最深的印象;真實,才能走進大家的心裡。

man shaking hands above table

03.“出醜效應”不是萬能公式
當然,決定人際吸引的因素通常是極複雜的,“出醜效應”只是其中的一種,並有其發生的限制範圍。阿倫森等人的實驗結果公開後,又有進一步的研究揭示,“出醜效應”直接受性別角色、犯錯的嚴重程度、自尊心和相似性的影響。

在性別方面,男性更傾向於欣賞犯了錯誤的卓越人才;而女性則更喜歡能力出眾而沒有失誤的人。

在嚴重程度方面,如果失誤過小,小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比如只是碰到杯子,杯子裡的咖啡卻安然無恙,那麼“出醜效應”基本不會發生。

在自尊心方面,中等水平自尊心者,更喜歡能力出眾而有失誤的人,而低自尊的和高自尊的人則都更偏愛完美的能力出眾者。


這種現象意味著,人們對喜愛對象的選擇,會受其自我價值保護心理的影響。中等自尊心的人,自認為與才能出眾者相去不遠,才能出眾者有錯誤,會使雙方的距離縮短;

高自尊心者認為,他們與才能出眾者平起平坐,因而不需要通過對方的失誤來調整自己內心的平衡;而對於低自尊者,能力出眾者遙不可及,雙方的距離更大一些,反而更加能夠減少相互比較所產生的壓力。

在相似性方面,如果出醜的人的意見、看法與我們高度相似,那麼我們則更傾向於輕視以及貶低對方,“出醜效應”不適用。

ice cream on road

04.區別概念:“瑕不掩瑜效應”(Blemishing Effect)
在消費領域,有一種現象與人際間的“出醜效應”非常的相似
比如,作為吃貨的你打算去嚐嚐一家新開的飯館,於是你打開手機軟件開始查看這個飯店的顧客評價。

大多數的評論都非常正面:美味的食物,優雅的音樂,輕鬆愉悅的氛圍。這時候,映入眼簾的是一則關於附近沒有停車位的評論。

然而,這個小瑕疵並不會影響到你最終的決定,因為對你來說,判斷一個飯館的好壞的價值標準並不在於此。

當消費者已經形成了足夠的正面印象之後,微量的負面信息便會更加突出產品的正面形象,甚至有錦上添花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瑕不掩瑜效應”只在消費者是“低度參與”(Low Processing)的情況下有效,因為他們對消費的產品沒那麼較真。

如果消費者在發現正面信息之前發現了負面信息,或者有太多的負面信息時,“瑕不掩瑜效應”將失效。

05.做優秀而真實的自己
出於印像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的考慮,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常常都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我們總是希望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來獲得普遍意義上的社會認同和他人的積極響應。但俗話說的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總是高高在上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你是一名職場小白,“滴水不漏”的面試表現未必能得到賞識;如果你正陷於熱戀當中,永遠把最好的一面奉獻給對方,可能有一天你也會覺得自己用力過猛。

不過,“出醜效應”也並不是讓大家故意出醜來譁眾取寵博眼球,而是倡導大家不要過分追求完美。在不慎犯傻犯錯時也能夠用一顆平常心接納自己。同時,不遺餘力地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才是正道啊。與大家共勉!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