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別把說話「直白」當成傷人的「藉口」:真正有能力的人,說話從不帶「刺」...!

不知從何開始,
大家總把

“說話直”和“沒心機”畫上等號
好像說話越不修飾,
代表此人越坦白、率真?

特別是在網路上,越直白的發言,
越容易獲得關注
把這種行為升華成一種“瑕不掩瑜”的藉口

即使心裡已經在淌血,
仍要笑笑地說沒事,
以免顯得自己修養不夠、氣度狹小
卻從沒有想過,
那些話聽在當事人耳裡,
會有多難受....

當大家都默許這種行為,
久而久之,
那些說話不經思考的人,
便可以披著直率的外衣,
毫不掩飾地傷害旁人

甚至成為一種團體習慣或文化,
使得你對於那些帶刺的話變得麻痹,
深受情緒虐待還不自知


「“講話直”和“講話刺”
是兩個不同的向度」

有一次,某個學員邀請主管參加講座,
希望能夠改善部門的工作氣氛,
別讓每天上班都像是活在地獄裡
我知道學員想要藉由外界的力量,
讓主管有些改變...

因此活動結束後,我刻意上前寒暄兩句:
“謝謝你們過來,
今晚的內容有沒有哪一部分特別有感覺?”
當然這句話是對著主管說的

“笑話我聽過了。是她要我來的,
我想以她的程度差不多就這樣。”
架子擺得老高,一付事不關己。
那瞬間,我很想立馬回嗆:
“是啊!不然她早就換工作了”
撇見學生滿臉歉容,
到嘴的話,還是吞了回去

換口氣,心平氣和地說:
“謝謝你讓我知道,
原來你對笑話在意的程度更甚於專業內涵”
見我沒有動怒,他竟回:
“不用客氣,我這個人很愛分享的,
有什麼說什麼”


翌日,學員捎來了訊息:
“老師,昨晚很抱歉。
我主管沒什麼惡意,他比較不習慣說好聽的話。”
坦白說,道歉與否,不是我在乎的事,
我真正在乎的是
學員在辦公室得經常忍受這樣的嘲諷嗎?

我試著關心:
“他常用這樣的口吻跟妳說話嗎?”
“滿常的,昨天還算小case。
平常如果我做了他不滿意的事,他會說:
「如果你的教授知道,
你把工作處理成這樣,
他會情願你不要記得他
告訴別人他是你老師之類的」

“那你怎麼解讀他的話呢?”
“他不是壞人,也常幫大家爭取權利
就只是講話比較直,應該是好意提醒啦...”
“好意提醒”四個字,看得我直冒冷汗
難道這學生的自信已經被打擊到體無完膚,
分不清什麼是“好意”,
什麼是“惡意”了嗎?

「我們所受的家庭和學校教育,
卻常把“恐嚇”當“直接”」

那些說話帶刺的人,
就像拿一把沒有鞘的刀上街,
大搖大擺的走路,
旁邊的人因為太靠近被劃傷,
想討個公道,還要被酸“走路不看路”
你不覺得很荒謬嗎?


而一般人之所以會認為這樣叫“直”,
是因為這些話帶來的情緒衝擊很“大”
心受傷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反應,
只好合理化對方的行為是“直接”,
讓自己好過一點

真正講話直的人,
是會直接說出他的想法和期待

你不用猜就能懂得他的想法,
而非將情緒夾雜在其中,偷渡闖關
完全不用猜,才是真正的“直白”,直接又坦白
而不是把自己的偏見,
包裝在率真底下,要對方買單..

「越不敢用“我”發言的人,
越不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而是巧妙地把責任轉嫁在他人身上
透過指責,轉移焦點

當你身邊有人講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請別自動幫他打柔焦鏡,
把傷人的話當作直接
因為別人的對待, 是自己教出來的
你越不把他的行為當一回事,
就等於容許他繼續這樣對待你

古人言“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真正有涵養、能力的人,
不需要透過踐踏別人來墊高自己
因為一個人的命運是他回應力的總和,
好不好命,看他怎麼說話就知道...!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