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一個中年女的實驗:5個「無痛存錢法」 讓你「花錢」無「罪惡感」,就算「賺得少,也能存百萬」!

在現代很常看到這類景象:
職場上,工作幾年,
沒能存下來錢實在是件悲催的事,

又或是存下來了錢,
又沒有獲得高利息是件更悲催的事。

而結婚生子,買房養老,
很多人生大項支出都需要我們去存錢,
對於多數上班族都說,存不到錢。
一直是個很頭疼的問題。

最近看了一本書《獲利優先》,
有如當頭棒喝。
這書原來是在教小型企業怎麼獲利,
我靈光一閃,認為它也可以用在存錢上。

因為上班賺錢,跟企業一樣,
最後都要有盈餘,企業談獲利,
而我們談存錢,不是嗎?

創業維艱,不少小公司老闆都有追著錢跑的痛苦,
但是心裡很困惑,明明做了這麼多金額的生意,

公司的帳戶看來也是有錢。
實際上卻經常沒有足夠的現金,
為什麼?錢究竟都跑哪裡去了?

《獲利優先》作者麥可‧米卡洛維茲
(Mike Michalowicz)說:「一切都是因為人性。」
賺得多,花得也多

因為一般老闆看到營收這麼高,「誤」以為利潤也這麼多,
於是大手大腳地花錢,一個不小心花過頭。


這個現象,麥可‧米卡洛維茲稱為「誘發需求」。
而在經濟學上,有一個理論是「醫師誘發需求」,
指的是醫師不論是在醫院駐診或自己開診所,都有營收壓力。

於是想盡辦法開闢財源,誘發病患的需求,
比如補充價昂的營養品,或是不需要吃藥就給維他命,
甚至是暗示開刀可以一勞永逸等等,讓病患花更多的錢。

同樣的,為了追求營收成長,
企業老闆會在收入還未真正變成現金時,
就已經在腦中想好怎麼用這筆錢來投資,
或添購哪些設備或新聘人力,

等到現金一入帳,就直接花掉了,
這是他們老是感到錢賺不少,但是花不夠的原因。

同理,對於上班族來說,也是發生相同情況
大家都以為存不到錢是因為薪水低,
只要薪水調高,存錢就不是難事。

然而事實是,薪水多了,
存款還是沒有增加。

原因是也被「誘發需求」了,
在薪水還未入帳之前,
早就想好怎麼花掉它們,這樣怎麼會存到錢呢?

來下列我們來看個案例:
麥可‧米卡洛維茲是個創業天才,
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卻是經常處於債台高築的狀況,
有一次他問會計師,做的帳面不是顯示還有錢嗎?

會計師回答:「這是會計上的獲利,
但是你已經以某種方式把錢用掉了。」
聽起來,真是令人費解,難道會計師都是在做假帳嗎?


辛苦創業,求的無非是未來能夠財務自由,
遺憾的是,結果八成以上的創業,
到最後不僅沒達到目的,
還債務纏身,整個過程非常弔詭。

一般來說老闆運用錢的公式如下:

營收-費用=獲利
放在等號前面的兩項會被優先重視,
所以一般老闆會想辦法追求營收的成長,
以及先把費用付掉,
使得最後的獲利幾乎被忽視。

而在《獲利優先》這本書中,
作者麥可,建議我們應把公式改成:

營收-獲利=費用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了嗎?
獲利被搬到等號前面,
意思是優先處理獲利的部分,
把獲利的份額優先撥到帳戶裡,

然後再也不去動它。
接著再來對付費用,
這時候若是不夠現金支付費用,
就知道花錢過度,必須省著花。

而且省著花錢,不如想像中的痛苦,
比如一個月原來要花 20 萬元,
現在改成花 19 萬元,一點都不難,
東摳西減很容易省下 1 萬元的費用,
卻可以增加獲利 1 萬元。


這套公式被公開後,多數人不僅實驗證明,
更是佩服作家麥可。
因為這套公式除了計算公司獲利外,
放在零用錢也可適用喔!

若把上面的公司改成如下:

薪水-存錢=費用

假設每個月要多存 3 千元,
在薪水日當天把 3 千元先存進戶頭,
再也不去動它。
而少花 3 千元,
並不會影響到既有的生活品質,
也不會要人命。

可是對於一直存不到錢的月光族來說,
能夠存到錢這件事本身,
就會帶來莫大的信心,
原來自己也可以存到錢!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養成存錢優先的好習慣:

存錢四個原則 根據上面的簡單公式:
薪水-存錢=費用,

可以發現之所以能夠做到存錢, 不過是履行以下四個原則:
原則一:資源越多,花得越兇
原則二:第一個看到的東西最重要
原則三:消除誘惑 ,把存錢部分先取出來
原則四:在薪水日當天就完成存錢

存錢五個帳戶
上一代的信封,
等於是這一代的帳戶。
所以依樣畫葫蘆,
在五家銀行開立五個帳戶,

最重要的
原則是 帳戶之間不可以相互挪用:

01. 薪水
02. 存錢
03. 房貸或房租
04. 稅款
05. 費用

不知道你們注意到帳戶的優先順序了嗎?
該存的錢擺在最前面,
其次是固定要花的大錢,
剩下的才是零星的費用。

如果費用不夠支付,唯一能做的就是省著花。

綜合以上,
若是擔心存這一類問題,
可以試試上述所列舉的方法,
再加上使用記帳APP,
讓每筆花費都明明白白顯示出來,

哪根水管粗了些就改細,
存錢相對會變得容易許多唷。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佛緣心語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