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堅強不是硬撐,想學會堅強,先學會在別人面前哭泣!

許多人會說希望變得更加堅強。但人們往往對堅強存在誤解,比如認為變得堅強就是得變得更加冷漠。其實,這是人們對堅強常見的誤解之一。
你對“堅強”的誤解有哪些?

•誤解1:認為“堅強”是天生的。
•澄清:有些人認為堅強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並且無法改變:出生時有多堅強,以後就有多堅強。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在情緒、行為和認知層面發展,讓自己變得更堅強。只是變得更堅強就像改變壞習慣一樣,需要不斷練習和持續的努力。

•誤解2:認為“堅強能控制一切”
•澄清:控制一切是不可能的,即使規劃再仔細、有再多資源,還是會有不受控制的事發生。堅強者也做不到"控制一切",他們只是更能關注並專注於自己能控制的,而放手自己不能控制的。

A person does yoga at a cave mouth as the sun rises in front over a calm sea.

•誤解3:認為“堅強”=變得有侵略性,能對人頤指氣使
•澄清:堅強的人注重個人邊界,因此他們會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意見,在有些時候他們看起來似乎有點不近人情,因為他們堅持自己的邊界而並沒有隨意向他人妥協。但堅守原則的方式可以是溫和的,不是一定要用居高臨下的態度或侵略性的方式。


•誤解4:認為“堅強”=面對逆境時不會有任何負面情緒
•澄清:面對困境,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情緒反應。堅強的人不代表不會經歷失望、徬徨、焦慮等負面情緒,也不代表面對的逆境就比別人少,只是他們最終能面對情緒並妥善地調節和管理情緒。

•誤解5:認為“堅強”=不表達脆弱
•澄清:許多人認為堅強就是不對任何人表達脆弱,是因為把表達脆弱與懦弱等同。但正相反,表達脆弱是有擔當的表現,它代表人們正視當前帶來困擾的問題,而不是逃避或掩蓋。此外,表達脆弱還能幫助人們變得更加堅強,我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談到這個話題。

堅強的實質:心理韌性 既然堅強不代表掌控一切,也不代表逞強和毫無情緒,那麼,堅強到底是什麼呢?堅強是指,在面對生活中總會出現的打擊後,讓我們依然能恢復的能力,即“心理韌性”或“修復力”。


在經歷了同樣的困境後,為什麼有些人會一蹶不振、更容易過上糟糕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卻能走向成功?它和人們身上的心理韌性有關。

但想要提升心理韌性、變得堅強,不代表你要變得更強硬。我們將介紹兩種方式,它們看似柔軟,卻能提升我們的心理韌性:暴露脆弱和學會接納。

用柔軟的方式走向心理強大
1.為什麼說暴露脆弱能讓我們更堅強?
暴露自己的脆弱,無論是說出自己的秘密還是吐露不好的情緒,我們讓對方知道的都是在自己看來不夠“好”的事情。在一些人看來,這會帶來羞恥感,或是引發他們對“我可能被對方嘲笑”的焦慮,但暴露脆弱也能給我們帶來好處。


比如,暴露脆弱能讓我們更好地調節負面情緒,減少對解決問題的阻礙。如果一個人長期不表現出脆弱,那可能只是在壓抑,但被壓抑的脆弱並不會徹底消失,它可能轉化為其他的情緒表現,例如憤怒。

此外,暴露脆弱能幫助我們獲得更貼切處境的反饋。選擇偽裝和掩蓋脆弱,會讓與處境相關的人並不了解脆弱者面對的情況,也就沒辦法給出真實的反饋,比如,如果工作場合錯誤地承接了超過負荷量的工作,卻不去和領導說明,那麼有可能會被給予更多工作,而不是當前情況下所需的減少工作量或是工作指導。
有時,暴露脆弱還能讓我們獲得更多支持和幫助。願意暴露脆弱的人在遇到困境時,能更無負擔地向他人吐露,從而獲得他人的建議和支持。

2.為什麼說學會接納能讓我們變得更堅強?
接納並非是自暴自棄、破罐破摔,而是指人們在理解自身或他人的優點和缺點的前提下,依然能對整體感到滿意。

學會接納能讓我們變得更能對當前的情況作出適當反應。當痛苦產生時,一味抵抗痛苦只會讓我們的注意力局限在痛苦上,而沒有辦法後退一步更清楚地看到全局,反而可能對當前的情況作出錯誤的評估和反應;而接納當前的狀態、承認並接受痛苦,可以讓我們掌握更多時間和資源,去對當前的情況作出更合理的規劃。
今天起,想告訴那些覺得負面情緒是矯情的人,再堅強一點,堅強到敢在人前哭出來吧!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