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養成這 3 種習慣,將提升你的 人生層次!

每個人都嚮往著能過好日子,
都期望能擁有一個完美人生

但往往不自覺在生活中養成惰性,
惰性茁壯成陋習,
久而久之,
目標被遮蓋、
生活步調被打亂

倘若還想重新找回方向,
首要先戒掉以下三項壞習慣...

人生上半場培養起來的思維方式與工作習慣
將決定你在下半場的人生層次

畢業五年,
似乎是一個職場上的分水嶺,
它將原來一起上學的同窗淡化成路人。
有人可能考幾年公務員還沒有考上;
有人還在上學,讀研,讀博,出國深造;
有人已經自己成了老闆……

而這些差距僅僅是個開始
最近哈佛大學出了一項研究表明,
如果你還沒戒掉以下3個習慣,
你會越來越沒出息,越來越窮

1、三分鐘熱度

有個同學畢業後進入了外企工作,
但由於英語水平有限,
畢業幾年到了瓶頸期,
遲遲沒有晉升

她知道,英語就是她的攔路虎
於是有天她終於下定決心跟我說要重學英語,
還做了個計劃:
下班後利用空閒時間背單詞、做閱讀,
至少2小時;早上6點起床練聽力;
上班路上背單詞;中午複習鞏固

計劃聽上去很完美,
她也充滿信心和鬥志
結果,只堅持了不到一星期,
計劃再次「流產」

起因只是某一天晚上她加班後到家,
倍感疲憊,忍不住對自己說:
今天太累了,
明天再說吧…

其後,計劃不斷被破壞:
晚上被電視劇奪走了注意力;
早上怎麼也起不來;
中午更是睏意襲來,直接放棄

「三分鐘熱度」
讓同學的計劃無疾而終

一個高效和幸福的人生,
絕不能有太多「三分鐘熱度」


不只是她,
我想大部分人都有過
「雄心勃勃的制定計劃,
心灰意冷的放棄計劃」的經歷

下定決心健身,
但是跑步沒幾天,就放棄了;
買了一本好書,
翻了幾頁,到現在都還沒有讀完;
逛完畫展,忍不住報了繪畫班,
卻在削鉛筆時就覺得興趣索然…

心理學上,
「三分鐘熱度」可以用
「獎勵與懲罰」理論加以解釋,
即人們都追逐短期效益的「獎勵」,
而忽略潛在危害的「懲罰」

這種「三分鐘熱度」,
是一種即刻的滿足,
缺少對長遠規劃和堅持付出的認識
因為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失敗,
其實都是源自於半途而廢

三分鐘熱度的人,
永遠體驗不到
堅持直到成功後帶來的喜悅..

2、總找藉口,自我設限

我發現很多人,
都有這樣觀點:
成功的人都特別聰明且有運氣,
而自己因為不夠聰明又沒有運氣,
所以難以成事

找藉口的人,
只會埋怨,不會檢討

作家李尚龍寫過這樣一段經歷:
幾年前,他和同事小方,
都在一所城市裡當英語老師

白天上課晚上備課,
生活像上了發條,
雖累,但重複著
幾年後,小方依舊在上課,
李尚龍則成功轉型成了導演、作家

而小方將李尚龍的成功,
歸結為聰明、運氣好,
卻完全忽略了他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下班很累,同事打開電視,
而他打開電腦;
同事看節目,他碼字;
同事準備睡,他繼續熬

那段時間,
他每天一部電影,
每三天一本書
筆記記在厚厚的本子上,
光是本子,就寫滿了十多個

而這些,同事小方都選擇性忽略了,
她只會繼續抱怨著工作太累,
重複性太高……
下班後依舊逛街、看電視、睡覺

遇到困難,不想承擔,
很多人都會自動給自己找藉口,
因為這是最容易辦到的事,
它是我們為了讓自己心安理得常用的手段

卻渾然不覺,
當找藉口成為習慣的時候,
人正在變得越來越沒出息

慣性找理由的人,
習慣給自己設限,
扼殺潛力

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
你一旦為自己找到一個錯誤的藉口,
你不久就會再為自己找到一百個藉口
同時,愛找藉口的人,
還習慣給自己設限,
殺死自己的潛能力

習慣在事情還沒做之前,
就先否定自己,
在自己的心裡默認一個「高度」暗示自己:
這件事情我肯定沒辦法做好,
就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

然後,給自己找了一堆不努力的藉口

的確這種心理暗示可以幫你阻擋任務失敗帶來的挫敗感,
並給你帶來良好的自我感覺,
但它卻剝奪了你「往上再走一步」的成功機會


3、拒絕學習,
放棄成長 上個月

大學同學小松
突然在朋友圈曬了一張錄取通知書
原來,她成功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的設計類研究生
頓時,班上的微信群組爆炸了

畢竟,我們本科階段的專業,
和設計、藝術完全不搭邊
大家紛紛在群組裡恭喜她,
大讚她有藝術細胞
出於好奇,
我私聊詢問了她是怎麼辦到的

小松回答:
「哪有什麼天賦和藝術細胞。
我原本就喜歡設計,
但礙於專業所限,
沒法從事相關工作

畢業這幾年,
我也從來沒有放棄過
這幾年的工資幾乎
全部都花在這上面了
到如今,才終於有所回報」

小松的話,
讓我這個大學畢業後,
就幾乎停止學習的人醍醐灌頂

我不禁想,

明明是一樣的起點,
為什麼會被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我沉著思考後發現,
原來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人家一直在學習,
而我卻愜意地停了下來

不聰明、沒運氣、不如對方,
都是藉口,真正拉開差距的是:

一方以為學習已經停止,
而另一方的征途才剛剛開始

HBO今年拍攝了一部記錄片
《成為華倫‧巴菲特》 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
巴菲特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
都是獨自一人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地度過的

他每天會花大量的時間
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
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
沒有智能手機,
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
和一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
時光靜靜流逝,
他從年輕人
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
終生讀書和學習,
是巴菲特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和信仰

這部紀錄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
一個人一生如果想要獲得過人的成就,
註定離不開終生學習

的確,持續地學習需要費腦子,
自我成長需要不斷和自己作鬥爭。
遠遠不如躺在家裡玩手機、
看電影來得舒服

但是切記,
保持好學的心態,
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
將會是你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決定...!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