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許多朋友說,由於公司裁員而需要重新求職的。
他們普遍具有5年甚至更長的工作經驗。
但求職結果往往都不太理想。
在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發現,
很多人的工作思路不清晰,技能不紮實,
沒有持續學習的習慣,但對於未來的預期都很高。
由於工作年限較長,他們普遍認為
工資就是應該隨著工作年限增長而不斷提升的。
但事實卻是:
你的工資不是和你的工作年限成正比,
而是和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01
在公司,你是無可替代還是可有可無
羅欣(化名),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工廠做HR。
這家工廠是給某國有汽車製造集團配套生產零部件的。
十年前,她剛入職那會兒,工廠效益非常不錯。
剛入職時羅欣對工作充滿好奇,
她本科學的是工商管理,為了能儘快熟悉業務,
她白天跟著主管學習業務流程,
晚上回家拼命看書,惡補人力資源相關知識。
羅欣人很機靈,人力資源部的前輩們
也願意點撥她,所以,她上手很快。
工作的第二年,羅欣對人力資源部的業務已經駕輕就熟,
甚至還能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在越來越熟悉的環境裡,羅欣過得如魚得水。
工作的第四年,她跳槽進入一家機電設備公司,
職位抬頭從專員變成了主管,工資也漲了不少。
和剛參加工作時的緊張繁忙比起來,
由於業務流程的熟練,羅欣覺得現在的工作要輕鬆不少。
每天完成工作後,她還有空閒的時間可以上上網,
和同事們聊聊家常,這樣一晃就過了6年。
中間她的職位有一次晉升,
從主管到副經理,之後就再無變化。
近兩年來,公司效益不好,
羅欣協助領導作了幾次裁員計畫。
但她怎麼也沒想到,有朝一日,
裁員的厄運會落到自己身上。
今年秋季,公司再一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這次“瘦身”的幅度比較大。
人力資源部要與總裁辦公室合併,
這樣就有一半的人面臨被裁,其中就有她。
老闆親自跟她談話,告訴她,
人力資源部只保留兩個編制。
戰略性的工作可以由人力資源部的正職經理來做,
輔助性的工作可以由助理來做。
他們一個比她有高度,一個比她省錢……
羅欣接受了公司的離職補償方案。
她覺得自己有十年經驗,出來找份工作還是不難的。
即便公司不讓她走,在這裡呆了6年,她也早想挪個窩了。
當她出來找工作時才發現,
像她這樣有十年工作經驗的老HR,
很多已經做到了HRD這樣的職位。
但這些年,除了對原來公司的人力資源業務比較熟悉外,
自己並沒有在專業領域有多少長進。
她掌握的技能無非是算算工資、跑跑社保、
招聘和新員工職前培訓。
其中,公司高端崗位的招聘,
主要依賴人力資源經理手頭的管道,
她本人並沒有什麼特殊資源。
以她目前的實力,能匹配到的工作
無非是人力資源主管一類。
但這類工作,不少企業要求年齡在30歲以下。
屢次面試受挫後,她降職降薪進入到一家小公司。
02
證明自己最好的方式是不可替代性而不是經驗
我不禁有些感歎:
要證明自己的經驗是否值錢,
最好的衡量方式是能否被替代。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你的核心競爭力
取決於替代你的成本有多高。
所以,如果你把“我做了10年HR”
或者“我在某某行業呆了8年”看成你的職業資本,
那麼,隨便一個人,只要湊夠了年頭,
都可以說自己有很大的職業成就。
而事實絕非如此,年頭這玩意兒,
只能證明你有這段職業經歷而已,
並不代表你有企業需要的經驗,
更不能代表你在某一個領域的成功。
重要的是你在這10年、8年的職業生涯裡,
學到了什麼?積累了什麼?有什麼專長?
你是否通過這段職業生涯的磨礪,
形成了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
或者替代成本很高的能力。
這種能力,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03
成就事件法,挖掘你的核心競爭力
這裡,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成就事件,
挖掘一下你的核心競爭力(敲黑板)。
準備一張白紙,然後按照下面的步驟操作:
1、你可以試著梳理一下在過去的工作中,
令你有成就感的具體事件然後對它們進行分析,
看看你在其中使用了哪些技能(尤其是可遷移技能)。
2、在過去的工作中,
只要符合這兩條標準就可以被視為“成就”:
你喜歡做這件事時體驗到的感受;
你為完成它所帶來的結果感到自豪。
3、在撰寫成就事件時,
每一個故事都應當包含以下要素:
√ 當時的情況(Situation);
√ 面臨的任務/目標(Task/Target);
√ 採取的行動/態度(Action/Attitude);
√ 取得的結果(Results)。
試著分析這些成就事件中所反映的個人技能。
理想狀態下,可以寫出5-10個成就事件,
看看在這些事件中是否有重複出現的技能,
並將這些技能按優先次序加以排列。
之後,你可以嘗試問自己一個問題 :
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我收穫了什麼?
我的工作成果是什麼?我拿什麼證明?
如果只是一段淡出水來的職業經歷,
並沒有什麼有價值的經驗,
那麼,你也就沒有什麼有價值的能力。
你很容易被別人替代,你在老闆那裡也沒有什麼議價權。
這,就是現實。
所以,人在職場,你需要時刻審視自己:
“我是有10年工作經驗,還是一個經驗用了十年?”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萬小時的練習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如果你把目標鎖定在“不可替代性”上,
那麼,從現在起到你“不可替代”,
你認為需要經過多少小時的練習?
在幫羅欣做可遷移技能梳理的時候,
她問我:“我已經33歲了,現在再重新出發會不會太晚?”
我看著她的眼睛,認真地回答: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