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喜歡用質問的口氣說,你懂了沒有,你明白沒有」
「我深知自己說話直、幼稚,不會聊天,所以我選擇獨處」
人際交往過程中,
聊天可以增進彼此的熟悉度,
促進友好關係的建立,
也可以與對方分享信息,
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
心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分支叫「溝通心理學」,
旨在通過一些心理學技巧,幫助人們更好的溝通交流。
但是,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非常不會聊天,
他們喜歡把這四句話掛在嘴邊。
一、我不認同你的觀點,我認為應該是……
這類人在聊天的過程中,
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出發,
從來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當他們覺得對方的觀點有悖於自己的觀點時,
便會直截了當的指出來。
溝通心理學觀點認為,
人都是厭惡被否定的。
當別人對我們持有反對態度時,
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排斥」,
即在被拒絕的瞬間產生了大量抵觸情緒,
根本聽不進去對方之後說了什麼。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總是一開始就批評、指責孩子的過錯,
而沒有用委婉的方式表達出孩子值得肯定的地方。
這樣一來,
孩子會非常的抵觸,
最終情緒戰勝了理智,
不僅不會聽家長的話,
還會跟家長對著幹。
在生活與工作場合中,是同樣的道理。
當我們想要給對方提建議時,
切勿一開始就提出批評,要學會「欲抑先揚」,
先肯定對方做得好的地方,再將不太好的地方提出。
當你用這種方式來說話時,
對方會覺得你是尊重他的,
也就能更好接受你的建議。
然而,
對於那些不會聊天的人來說,
他們就不懂得這個道理,
在和別人溝通的過程中,
總是反對為主,
讓對方產生了很多消極感受,
帶著不滿的情緒溝通,
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
二、諸如「嗯」,「哦」這類的簡單詞
有的人在與別人談話的過程中,
總是喜歡用這類簡單詞答復對方,
並且,不對他人的談話內容做過多評價,
也不發表自己的感受,顯得很應付。
其實,這也是不會聊天的表現,
一方面,在對方講完後你只是這樣簡單回應,
對方會覺得你不夠尊重他,
是不是對他的話題不感興趣。
另一方面,當你這樣回復之後,
別人也不知道怎麼接你的話,聊天會陷入尷尬。
真正會聊天的人會更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不會在意自己觀點的正確性、準確性,
增加參與度是聊天過程的重要技巧。
三、你好棒呀!,天哪,太好了!
這些話雖然表達了讚美的意思,
但是卻並沒有指出具體在誇獎什麼,
顯得有些空洞,別人會覺得你比較假,
所以,經常將這類話掛在嘴邊也是不會聊天的表現。
心理學家指出,在溝通過程中,
如果想要真正的讚美對方,一定要讚美具體化,
比如,你可以誇對方「你今天穿的這條裙子很漂亮」,
比你直接說「你很漂亮」,
要顯得更真實、更貼切,會讓別人覺得你是在由衷的讚美,
還不是敷衍的誇獎,從而更願意和你聊天。
四、「沒什麼大不了的」
表面上看,你是在開導對方,
其實,這是不尊重對方付出、不理解對方的表現。
在一些內心敏感的人看來,
這句話甚至帶有輕蔑、鄙視的意味。
因此,聊天過程中,這類用語也是要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