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位坐標北京的年輕讀者
 同我討論一個話題:合群
他最近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
 不久前剛換了工作,
 到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
 公司人不多,基本都是男生,
 下了班,同事們經常一起去樓下的小館子喝兩杯,
 中午在一起吃吃雞,關係很融洽
而他呢,不沾菸酒,更不喜歡玩遊戲,
 用他自己話說,智商不夠,
 一直都不怎麼玩遊戲
入職已經兩個月,
 始終難以和同事們打成一片,
 在這個群體裡他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一個他覺得人挺不錯的老同事也提點過他,你這麼不合群,在職場上混不開啊
  所以,他過來問我,
 要不要逼自己融入到群體裡,
 不合群的人是不是到哪都挺難混的?
我告訴他,你可以逼自己成長,
 但別逼自己合群,
 這樣活得很擰巴,很難受...
不喜歡玩遊戲,那就不玩;
 菸酒不沾,那就不碰,
 不合群不是一個人的致命傷
很多時候,反而是看起來情商較高,
 懂得融入群體的人會因此被埋葬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裡,
 不合群的人往往意味著難相處,
 意味著是一個另類
但是,正如作家王開嶺講的一句話:
 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01合群的人,更容易迷失自己
關於合群這個話題,
 我曾在文章裡講了大學舍友老孔的故事,
 他就是一個不太合群的人
我們組隊玩遊戲,他去考研教室看書;
 我們一起打球,
 他獨自一人背著書包去圖書館,
 他每天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
 卻彷彿是兩個世界的人
當時確實覺得他是一個異類,
 因為班級里大多數人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活法,
 抽煙、玩遊戲、打球、談戀愛,
 我們認為這才是正常的,
而像他那樣整天背著書包去圖書館看書,
 去自習室學習的人是不正常的
我也是一個普通人,
 很多事情都是在經歷過以後才會有所頓悟
 大學畢業後,我們這些瀟灑了幾年的人迷茫了,
 很難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只好先隨便找一個乾著
而老孔順利考上了研究生,如今是大學老師,
 在我們這幫同學裡,
 老孔是屬於走在前面的那一撥人
 現在再回頭看看,那些年我們所謂的合群,
 其實只不過是一起浪費青春罷了
在《烏合之眾》裡有這樣一段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
 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
 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羅永浩也說
 有思想的人在哪兒都不合群,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
 努力逼自己合群的人沒思想,是個傻子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自己顯得不那麼孤僻,
 逼自己改變,融入到群體中去,
 最終雖然融入了群體,
 但卻也葬送了自己,辜負了自己
你明明是一隻雄鷹,卻走進了一個雞窩,
 為了和這個群體打成一片,
 你每天和它們一樣在一畝三分地裡轉悠,
 卻忘了你當初的夢想明明是要展翅高飛,
 在雲層裡穿梭,是要去江河湖海,
 是要去天涯海角的
太多太多的人,
 在群體中忘記了自己是誰,
 迷失了自我
02越是合群,往往越代表著平庸
如何讓一顆白棋子在眾多棋子中脫穎而出?
 把它放在一堆黑色的棋子裡就可以了,
 不管是二八定律,還是鶴立雞群,
 都是在講一個關鍵詞:特別
胡適說,獅子老虎永遠都是獨來獨往的,
 只有狐狸和狗才是成群結隊
 實際上,你會發現,優秀的人
 有些不太合群,不會隨大流,
 因為這樣的人活得很通透,
 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也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就比如說我的大學舍友老孔,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考研,
 所以他不會隨大流,
 不會同我們一樣過著整天吃飯睡覺打遊戲的日子
相反,那些越是合群的人,
 往往越是普通,越代表著平庸,
 也就越難以脫穎而出
人天生有惰性,也特別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一個人懶,就會帶動兩個人懶,
 兩個人懶就會帶動一群人懶,
 而你很可能會在這樣的群體裡喪失競爭力,
 變得平庸不堪,泯然眾人中
所以,當那位讀者問我要不要去融入群體時,
 我告訴他,不要逼自己去合群,要學會獨處..
在《獨處的藝術》中有這麼一句話: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
 我們有很多很多的人太缺乏獨處的勇氣,
 也因此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實際上,這世界上沒有絕對孤獨的人,
 一定有和你志同道合的靈魂,
 再另類的人也會有自己的小圈子
所以,我們不要逼自己去融入一個不想進的圈子,
 不必那麼用力逼自己去合群,
 懂你的人,自然會成為一個群體
同時,也請你不要小看那些不太合群的人,
 沒兩把刷子,誰敢做一隻孤狼,
 有些人你看著孤僻,看著不善言辭,
 不是他不說話,而是和你無話可說罷了
 他不是沒有圈子,而是他的圈子你夠不上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