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會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只要付出足夠長的時間,肯吃苦,就會有回報。可是,投入的時間並不能和成功直接劃等號。幹活時間長短,不是衡量一個人努力與否的標準。
一、不要做這3種“越努力越有毒”的員工
1.不會管理精力,只做線性努力
舉個例子,紀錄片《人間世》裡有個擔架員徐曉明,日常工作是把患者抬上救護車,工作強度大,徐曉明總是幹得筋疲力盡。看到身邊不少同學賺了大錢,自己很辛苦,徐曉明感到不滿足,他想跳槽。但他媽媽要他踏實努力幹下去。
在醫療系統裡,擔架員不屬於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系列,與臨床醫生相比,擔架員業務單一,上升空間幾乎為零。也就是說,即使徐曉明再努力、再認真,他所拿到,也只是固定且微薄的薪水。
2.不會管理注意力,就是在無效用功
松浦彌太郎在《思考的要訣》中說:其實,只要認真起來的話,你能在三個小時內持續專注於某一件事。管理注意力,就是提升專注力,這是一種專注投入做某件事,從而獲得愉悅感體驗的能力。
此外,注意力管理最能檢驗,一個看似一直忙忙碌碌的員工,是真努力,還是無效用功,只在做做樣子。
3.不會管理時間,缺乏價值成本思維
一個人可以在10分鐘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大忙人,20分鐘可以寄出一大疊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可以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個鐘頭,尋眼鏡一個鐘頭,查位址半個鐘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鐘頭零一刻鐘……以上,是有名的帕金森定律。
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換一種說法就是,工作總會拖到最後一刻才會被完成。
托爾斯泰曾說:「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如果不精於管理時間,就會拖延、忙亂,時間成本耗費越高,品質產出越少,價值也就越低。一旦在錯誤方向上進行了無效努力,你所謂的苦,就是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