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工作不開心嗎?做完三項檢測,你會懂問題出在哪!

剛加班完要回家的你,疲憊地站在捷運車廂上,疑惑著為什麼這麼晚還有這麼多人?換顧四周打量起每個人,好像都帶著疲憊,本來盤算著今天可以早點結束工作回家的,但人算不如天算...

不過突然想起這個月的帳單還沒繳,急忙點開App轉帳,然後默默的算著這個月扣完之後,還剩多少可以花。悶著頭揪著心發燙,然後想著自己這麼努力到底為了什麼?有改變了生活嗎?客戶都下急單,內部搞著小團體,再花費心思做出來的成品老闆不買單,這些年工作下來甚至都不知道剛投入時的成就感與熱情跑哪裡去了。

想著想著,開始問自己:這個工作真的適合我嗎?

在我收到的網友提問中,這些類似的問題佔的比例很高,包含:

1.這是一個適合我的工作嗎?
2.是否還有其他適合的職務可轉換?

雖然大概有一個方向,但是很難評估價值和可能性。

我自己將這一類的問句,歸類在「自我懷疑」的階段。一定有著什麼還沒弄清楚的落差,於是開始懷疑。


不過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把懷疑當成盡頭,如果你只認為事有蹊蹺,應該要把這些懷疑作為一件可以研究的事,而開始有邏輯性的思考。

以下有比較常見的3項要領:

1.拆解與評分

工作內容其實可以很詳細,也可以很籠統,一般都是由許多小行為組成。要滿意一份工作,不只是薪水福利而已。

我們從早上開始回想,每天到公司後實際做了多少事,可能包含了:開會、會議紀錄、回信、跟客戶通電話...等(每個人不同),也就是說,最終我們是否滿意這份工作,是由這些行為的總和來做決定的。

假設你的工作是由A+B+C+D+E+F+G組成,那麼大腦其實會把這每一個行為區分開來評分再加總,所得出來的如果是正數,代表喜歡,若為負數,代表討厭。而且也有可能每天都不太一樣,畢竟做不同的事,當你天天結算,一個月後再來看,如果亮紅燈的次數超過一半,這份工作對你來說也許是乏味的,若亮綠燈的次數超過一半,那可能工作滿意度就相對較高。


觀察工作,再想想哪些是分數較低的,是不是能改變?或是哪些分數較高,這樣才能清楚認識,對你而言真正影響工作滿意度的要素是什麼。

2.擴大評分範圍

各位朋友只要有租屋或買屋的經驗就知道,你在看房子的時候一定會思考:房屋大小、房屋樣貌、屋齡、裝潢、動線…等。

可以把影響「居住品質」的「因素」都找出來,在心裡評分,選擇出一個相對不錯的,搬進去住。

而工作也是這樣,初出社會時,年紀還輕、體力還夠、也充滿著遠大抱負,在找尋工作時,條件不會開得太多,頂多就是薪水、工作內容、公司未來展望、工作地點…等等。

但是累積了一段經歷之後,慢慢地懂了職場、以及自己,可是隨著工作經歷累積,你慢慢地更了解自己以及職場,你開始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也會發現人生不是只有工作,還有生活的多彩,可能考慮的層面就會不同。


3.思考階段性目標(加入時態)

這個工作是不是我們要的?適合嗎?下面有個方法簡單來理解:

滿足-需求>0:代表合適
滿足-需求<0:代表不合適

可是眾所皆知,現在需要,不代表以後需要,兩年前你買了iphone7,但是iphone10出來了還是會心動一下。

沒有人窮極一生是不會改變的,因此,思考工作是否適合時,一定要加入時態,也就是你只專注思考「現階段(近1年)」及「短期階段(近3年)」,還有你最重要的需求是什麼?

參照這些指標,當你在評分的時候,才能得出具有參考價值的數據。

在職涯發展的領域中,有個概念叫「工作塑造」,這個有點像是一道料理,不夠熟再悶一下,不夠鹹再加點調味,風味不夠再搭配一些辛香料或其他食材,能一邊品嚐一邊調整,慢慢地找出自己喜歡的味道。

也就是說,當我們能掌握自己每一刻的需求變化,並且微調,主動地增加正值選項,減少負值選項,慢慢地就能讓工作逐漸趨近「自己心中的理想型」,創造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夢幻工作」!

其實挑選一個工作,詼諧一些來看看,我們要考慮的層面還有庹宗康、屈中恆說的這一個,快看你還需要注意什麼!?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