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台灣之光!15歲男孩成為「矽谷搶手工程師」 回台後當大家問他成功秘訣,他只想問台灣人「一個問題」

許多年輕人進入社會都會有抱怨,
看到別人家的情況好,別人家的父母好,
假如自己有這樣的條件,
就會過上那樣的生活。

有這樣的想法是錯的,
我們總是抱怨環境,抱怨命運,
可是我們沒有反思過,
真正決定我們生活的並不是命運,
而是我們自己的努力,
假設一下,總是空想抱怨的人,
能有幾個是成功者?

台灣現今社會對於所謂好學生的定義,
不免就是「成績至上」,
但卻忽略了學生其他可能的發展性,
但即便是成績再好,
長大以後可能就只是個考試機器,
不會好好運用也等於白費了學習的時間....

而根據《數位時代》吳秉諭的報導,
其實台灣有個現年才15歲的男孩,
現在已經是矽谷炙手可熱的工程師,
而這一切全都不是教育帶給他的,
而是他自己「努力學習」來的。

小時候的周益勛和其他在台灣長大的孩子沒兩樣,
父母也希望他能進入好的高中、大學就讀,
但才小小年紀的他卻找不到讀書的意義,
就連老師都有那種「不讀書就是廢物」的觀念。

而一開始周益勛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
在國中努力念到校排前50,大家都很開心,
但他卻還是很茫然,不懂「前50」的意義在哪。

漸漸的,他也決定把念書的時間轉移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上,
而成績也開始下滑,
就連家裡和學校的老師們都開始把它當成不念書的壞小孩,
但他還是努力的自學程式語言和寫網頁,
也不在乎別人怎麼談論他。

而在一次機會中,
他獲得了到台大教授葉丙成的工作坊實習機會,
而在那他也第一次體會到沒人瞧不起他的感覺,
也變得越來越有自信。


而在這段期間,周益勛也努力存錢,
自己買下了一張飛往美國的機票,
前往嚮往已久的矽谷。

而待在矽谷的這兩周,
他也去了Google和Facebook的總部參觀。
雖然英文當時只有非常基礎的程度,但他也很努力學習,
主動找美國人說話,
直到現在已能輕鬆與外國人對談閒聊。

到了那以後,他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校畢業生,
但沒有人會因為自己的學歷而感到特別驕傲,
因為那裏的人不管你現在有沒有成就,
他們只信奉「是否有放手一搏」。

而第二次前往矽谷時,
周益勛遇到了隻身前往矽谷的台灣人簡有成。
簡有成表示當時周就算沒有流利的英語技巧,
還是很努力地與外國人攀談。

有次周益勛還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
告訴他說他一個人跑了十幾家銀行,
終於辦到了金融卡,
但這其實對一個才剛滿15歲又是短期居留的外國人來說,
簡直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而回到台灣後,
周益勛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其他的朋友,
幾個國高中生聯合組成了「SiliconTrip」的團隊,
對外招募對寫程式和矽谷文化有興趣的台灣學生,
而在這個團隊中,周益勛也希望比起分享專業,
更希望這些團員們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當時,周益勛兩次前往矽谷時,
既是朋友又是帶領者角色的薛仲祥都陪在一旁,
2015年時他在高雄行動科技應用開發者年會中認識了周益勛,
當時兩人一見如故,
而薛仲祥也非常欽佩周益勛的態度,
而不只是能力而已。


薛仲祥分享當時他們第一次去矽谷的時候,
他已經早就辦好SIM卡,
想說要幫周益勛辦時,
但當時英文還不好的周益勛卻堅持自己去線上蒐集資料,
最後他找到的SIM卡甚至比薛買的還便宜。

薛後來也表示:
「雖然他花了太多時間,
 但這種大量蒐集並消化英文資訊的能力是非常難得的,
 我到了研究所才真正學會,
 15歲的他竟然已練就這種能力。」

除此之外,周益勛也對創意具有非常大的熱情,
當時在籌辦「SiliconTrip」時,薛仲祥並沒有過多插手,
但最後出現成本過度理想化、
籌備過程宣傳太晚導致報名人數太少等問題,
但是薛認為這是他勇於犯錯的態度,還表示:
「這是因為他還年輕,經驗不多,
 這樣的錯誤也在期待之中,
 我也不會全部提醒他,有些跤要讓他自己跌。」

而去年周益勛也到北京參加了AWS技術峰會比賽,
還在台灣申請上美國YCombinator創新學校課程。
而現在的周益勛也從高中休學,
正擔任一間App開發公司的實習全端工程師,
對於同齡的學生來說,這根本是他們難以想像的。

而在訪談中,
周益勛也很有想法的提出,
希望自己不要被寫成「自學程式語言」的人,
因為他任為自學的這條路適合他,
並不代表就適合所有的人。

他也很反感別人問他「去美國或是去哪裡實習的秘訣」,
如果大家關注的點都在這,
那他走的路也會像傳統教育一樣,
變得「循規蹈矩」,卻可能不會成功的路。

而最後周益勛也提出了一個問題,
希望大家想想自己:
「剝除了成績和學歷之後,我們學生還剩下什麼」?
而這也是每個人都該捫心自問的。


高學歷不等於成功的代名詞,年輕人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家庭,
但是我們絕對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現在,
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
正所謂30年河東30年河西,
你怎麼們承受多少傷痛,要敢於向命運挑戰。

勇敢的選擇命運的突破口,
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許多天生殘疾的人,
都敢於向命運挑戰,比如霍金,貝多芬這些名人,
對比他們,我們更沒有理由去自暴自棄。

我們曾經幻想的美好,如果遭受到現實的打擊,
千萬不要去嫉妒別人的好,我們應該自信的面對,
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做出一番大事。

相信很多朋友都出生在普通家庭,
當遇到家境條件比自己好的人,
總會覺得別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強。

別人上的是優等學校,別人的學歷高,
自己根本比不過別人,
但是學歷其實並不代表什麼,學歷只是過去,
能力才是現在的殺手鐧。

這個時候的人們,最容易心浮氣躁,
在工作中經常抱怨,
而不想着去做好本分工作,提升自己,
這樣也是很難成功的,
所以不要把你的學歷完全當成你的能力,
從工作中的點滴做起,
用自己的成績說話,證明自己。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事,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
靠父母關係和能力為自己成功鋪路,
這樣是永遠不會有成就的。

記得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
講的是偉大作家大仲馬,
他的兒子就沒有靠父親的名氣去找工作,
而是靠自己的才華贏得老闆的人可,
這樣也成就了一段經典佳話。

我們也應該像小仲馬一樣,
不要把父母當成你的優勢資本,
用自己的能力與實力闖出屬於你的世界。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