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都施捨給乞丐一塊錢,你覺得哪個更善良?

我猜你大概毫不猶豫的答到,一定是窮人更加善良,
物質的缺乏,也不忘記幫別人,但富人的1塊錢,卻只是杯水車薪。

由此看來,我也相信,其實你並不反對這個結論:
1個人善良與否,不僅看他做了什麼,還要看他擁有什麼。

不過我們現在想想另外一個情形:
1個人施捨乞丐1塊錢,另1個人他也一樣施捨乞丐1塊錢,你認為哪個善良呢?

我們也能得到一個肯定的回答,兩個人同樣善良。
那麼得到類似的結論就很容易了:一個人的善良取決於他做了什麼。

現在你疑惑了,因為你很快就會想到,
在其他的事例中,善良也可以有其他的衡量標準。


那麼真正需要我們考慮的問題就撥雲見日了,一個人的善良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如果是後天的,有什麼相對標準。至此,上述問題就不那麼顯而易見了。

如果一個人的善良是先天的,那麼無論他做了什麼,都不會影響他的善良,
而他做了什麼,都是他善良的體現,也就是他幫助別人,
是出自本性的善良,而不是他幫助了別人,才是善良的人。

這樣看來,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都施捨給乞丐一塊錢,是同樣善良的。
這樣的結果任憑你的直覺和理性,你都無法接受,因此你會自覺否認善良是先天的這一假設。

不得不強調的是,如果你贊同善良是先天的,那麼同一行為都是善良的體現,
因此反映善良程度都是一樣的。也就是在此情況下,
你必然認為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都施捨給乞丐一塊錢,是同樣善良的。


現在轉入另一角度,一個人的善良是後天的,
善的差別都是出生以後生活經歷形成的。

我們是善良的人,僅僅是在生活中,我們不斷做了善良行為的事。
也就是說先有我們做出的行為,後才可能具備善良的品性。

那麼這一問題就變成了:一個人的行為真的能塑造一個人的道德嗎?
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一個人為什麼需要做出某一行為,即行為的動機。

因此我們認為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都施捨給乞丐一塊錢,
才有了差別,這差別僅僅在於行為動機的差別。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同一行為的具體動機,但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
傾向於認為富人的動機沒有窮人的動機高尚,因此認為窮人更善良,
這樣的看法就是建立善良是後天的這一認知之上的。

不過這一行為的實際情形也可能是這個乞丐自己有九塊錢,需要一塊錢才能買一份十塊錢的面。

在善良是後天的這一情況下,我們將問題
轉化成了一個人行為動機的區別,稍微審視一下自己生活中的行為,
這些動機到底有多少是純粹幫助別人的,
這就是善良的衡量標準,也是孔子的“仁”的涵義。

不過純粹幫助別人,意味著除了幫助別人減輕痛苦為目的以外,
不存在其他任何的意圖。好事不留名,這是極其稀少的。

對普通人的我們,就算做好事帶有一點利己的行為,也不無不可。
深信著好人有好報的人,則會期待,有朝一日他們可以投桃報李,
或是展示善良,來獲得女孩的心~

正因為如此,儘管我們說著人之初,性本善,也傾向於認為善良是後天的,
是可以教育培養的。不過對於極惡的事,我們卻相信是先天的,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往往只被用在惡人身上。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