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不論別人說什麼都要抬槓:有一種低情商的“教導”,叫習慣性反駁

有一種低情商“教導”,叫做不論別人說什麼都要抬槓,又稱“習慣性反駁”。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場景:
你和對方進行著非常日常的聊天,你只是就一件很平常的事件發表很平常的意見——
“我覺得...”“不是這樣的。”“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反正就不是。”

當你說出你的某個觀點、看法時,對方總是先反駁你:
不是,然後當你詢問對方反對的依據時,對方要么沒有自己的觀點,
要么就是說了個和你意思幾乎無差別的見解。

不知道大家對這種“習慣性反駁”持怎樣的態度,
於我,這是日常人際溝通中我所最反感是行為。

看到這個問題,我還真想起身邊有人就是這樣的,
他平時其實極少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但如果別人提出什麼觀點,
他一定反駁,不管是同事們平時聊天,還是老闆有什麼想法,
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反駁你的一切想法,而且妙的是,
他只是反駁,既沒有提出新的觀點也沒有解決思路,
所以和周圍的人都相處的不太好。

後來,我有次和他說這個現象,從他那裡了解到,
他小時候屬於不受待見的小孩,現在他也覺得自己好像得不到關注和認可,
所以和別人聊天中會去找這個觀點的漏洞,找反例來批判,
來展現自己的優越感,這是一種極需獲得關注和認同的心理。

當然結果剛好是適得其反的,但因為他自己本身
就沒有得到過別人的認可,所以他根本就不懂得如何認同別人。​​​​​​​

反駁不是交流,是扼殺交流慾望
習慣性反駁總是這樣,可能你只是想進行一次交流,
可能只是想著在看電視節目時和對方找尋一點話題,
對方卻在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就先反駁,這無疑是一種很討厭的行為。
畢竟,不是所有聊天都得發展成為一場激烈的辯論賽。


什麼是健康的交流?
在我看來,健康的交流應該是能各自抒發、
各自表達、彼此傾聽的一個過程。
而“習慣性反駁”不僅給人一種預設的敵意,
並且可能連對方的觀點邏輯都沒有傾聽完全就開始急於否定對方,
接著開始自我感覺良好的演講。

開口閉口“哎不是”、“哎不對”,
從習慣性否定他人中尋求某種奇怪的存在感和優越感。

當然,聊天交流的過程可以根據某一話題持有不同態度,
你們可以是正反雙方的立場,但辯論的前提是,
當你否定了別人就得提出一個有理有據的論點和論據出來,
反駁了別人後還沒有任何建設性意見是在扼殺對方的交流慾望。

很多人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特別喜歡用“可是”開頭。
而且往往並不是在反對別人的觀點,而是習慣性用了反駁詞。

比如說別人說,“我覺得今天天氣太熱了。”
你想說,“昨天天氣更熱。”
說“可是”開頭,就是“可是昨天天氣更熱!”這樣說話就像在抬槓。
如果說“而且昨天天氣也挺熱的。”感覺就沒有那麼槓了。

同樣的意思,換種表達方式,感覺完全不一樣。
習慣性反駁背後是挑剔心理,當挑剔心理過頭,
往往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負擔 別人說一句話會挑毛病,
覺得別人說的不對,習慣性的反駁兩句。別人做件事也會覺得方式不對,
做法有問題......當這種挑剔心理過頭,會給家人和朋友都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負擔。


挑剔的人大多都活在一種強烈的內心衝突當中,他們渴望完美,
有很強的超我,但是自己又無法去實現這種完美,
所以就會把完美的要求轉移在身邊的人或者網絡上的陌生人身上。

人的挑剔心理有著內化和外化兩種表現形式。
內化的人習慣於挑剔自己的不足,外化的人
是將對自己不完美的不平衡心理轉移到了外部,
將外部的他人替身成自我不完美的發洩出口和追求完美的替罪羊。

外化型挑剔心理
當看見他人的不完美行為時,潛意識裡對自我不完美的不滿會強化內心衝突,
從而對他人產生反駁欲甚至是帶著憤怒的敵意。

這種邊界感模糊的轉移自我矛盾和痛苦的方式
或許能夠得到暫時的內心緩解和釋放,但實際上對個人成長毫無幫助,
並且會持續在日常生活中對人際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而一個人成熟的人格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能夠整合內心的衝突,他們明白,唯有接納自我不完美,
才能收回對他人的攻擊,而回歸平和的內心。

優化對話方式,建立長久健康的人際溝通模式
需要明白的是,即便是再要好的朋友,再親密的家人,說話也不能沒有分寸。
習慣性反駁不總是帶著惡意,但不同的表達卻會給別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特別是毫無邏輯的無意識反駁經常會冒犯到那些真誠想和你溝通的人。


如果你是身邊有這種總是習慣性反駁的人,
並且屬於無法直接切斷聯繫的關係,以下建議也可以通過溫和的溝通給到他。

1.一個和人溝通時不招人討厭的用詞習慣:
把“可是”、“但是”換成“而且”,把“不是、不對、沒有”
這種會給對方帶來不適的反駁性用語替換成“嗯,我覺得......”,
即使你有不同意見,不妨學著先給對方一個肯定的答复,再去表達自己的觀點。

2.盡量避免用反問句去回答別人。
反問句很容易給人帶來一種蔑視感,
如果在溝通中預設這樣的地位落差,無形中會拉開兩個人的距離。

3.不要去對他人真誠的分享潑冷水。
比如朋友之間經常會分享一下東西,一部他覺得好看的電影,
一首他喜歡的好聽的歌曲,或者是一個搞笑的段子。

有可能這些你都看過聽過,但也盡量別說
“我早就听過了、看過了,不覺得好看、不覺得好笑、不喜歡”
這樣的話,朋友肯定是覺得有趣才給你分享,
配合一下朋友讓他開心一下又有何妨呢。

4.不要去貶低對方的喜好。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審美和喜好,不要試圖去
通過貶低他人的興趣愛好來彰顯自己的高品味。
即便你真的不喜歡,也不必當著對方的面說出。

任何人際交往中,互相尊重是首要條件。
去除“習慣性反駁”,多一些有效的交流,學會傾聽,
學會顧及對方的感受,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這並不是一件難事。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