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郭台銘有多會做生意?我靠的是「速度」!

從徒手創業到至今30多年,郭台銘曾自詡有著「蟑螂」一樣的生存能力,也正是有這樣的精神,才成就他今日輝煌。
有時候,他會上八卦新聞的頭條,有時候關於他的負面報導也不少。
有媒體曾用「虎與狐」來比喻他,在他看來,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裡,要有虎的速度與專注

有人問郭台銘老虎和狐狸的共同點是什麼?
郭台銘給出的答案是:速度
郭台銘在接受記者專訪,談及鴻海系時,將「速度」定義為鴻海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在這個行業裡,競爭是非常激烈,要持續地做到領先,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和個性」郭台銘認為。

一個僅在大陸就擁有70萬雇員的企業,聽起來泱泱龐大的公司,產品幾乎覆蓋所有電子電器端、產業囊括製造、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且生存於被認為微利的、缺乏想像力的製造業之中的鴻海系,如何在擁有大企業規模的同時,保持小企業的創新和創造力?

郭台銘稱鴻海不僅有老虎的力量,也有狐狸的靈巧,更有兩者「速度取勝」之長。
「速度」可以解讀為兩個方面,一是富士康在製造業的「6+1」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定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 + 生產製造這個鏈條上,用最短的時間整合,將成本降至最低;還有一個「速度」,則體現在富士康對產業新機會,一旦看准了,就快速突進的執行速度。
要「快」很容易,但問題是如何又快又准?在「准」這個問題上,除了方向、物件要選擇正確之外,踩對時間更需技巧,還有運氣


郭台銘緊迫盯人的功夫,也是一絕。鴻海資深的一個幹部李清墩就和同事分享一則趣事。
1996年時,她剛完成深圳龍華第一條電腦機殼烤漆線後,就安排回台灣進行一周的例休。
回到台灣之後,第一天相安無事,終於開始把公司的事情暫先拋開。
第二天還一覺到中午,正和家人一起吃飯時,突然接到了郭總裁的電話問候:「這兩天休假還好嗎?」李想人都休假了,老闆還如此牽掛,感動的不知道說甚麼才好,回答:「很好很好,謝謝總裁。」

郭台銘反問:「這兩天事情多不多?」
「不多,不多」李清墩回答。
這時郭台銘順水推舟:「那你把事情壓縮壓縮,早點回龍華好嗎?」
這時李清墩才會過意來,猶豫片刻,「我爭取提前回來吧!」

李清墩答應之後,掛了電話,也在心裡盤算,一周是休息不了啦,待個三、四天應該沒有問題。
沒想到十分鐘後,鴻海臺北的秘書就打電話來,劈頭就問:「李經理。剛才總裁是不是請你把台灣的事情壓縮壓縮,早點回大陸?」
李清墩想,奇怪,秘書又來重複一遍做甚麼?也就直接回答:「是的。」
但是秘書更乾脆,說完「好!」就掛上電話。


李清墩吃完飯後正準備計畫下午的活動,電話又響了,是臺北的秘書打來的電話:「李經理,我已幫擬定好下午三點的飛機票!」
李清墩大吃一驚,原來「壓縮壓縮」的意思是這樣,休假還不算開始,怎麼機票就買好了?
李清墩一面苦笑一面放下電話,沒想到電話又響了,這回話筒那一端是郭台銘的聲音:「老李,剛才秘書是不是給你通過電話?」
儘管是明知故問,但李清墩還是回答:「是啊,三點的飛機。」
「好,今天我們不見不散!」

郭台銘爽朗地掛上電話,只剩李清墩無可奈何地重複道:「不見不散......」
這時,不是電話,是門鈴響了,秘書訂的機票已經送到。
李清墩到深圳時已是晚上十一點,只見郭台銘在廠區來回,肩膀上搭著一條毛巾不停拭汗,「老李,你終於來了,我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好好闔眼了,你先頂著吧!我不行了,要先回去休息!」
見到此一情景,李清墩的一肚子怨氣立刻煙消雲散,反而感到抱歉,認為之前自己應該留在崗位協助郭台銘。

郭台銘曾經講述,在公司還不夠強大的時候,與大企業競爭時,靠的就是速度和品質,也正因為如此,企業越來越好。


郭台銘如何培養接班人▼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