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如何實現財富自由?30歲後,你的財商比情商更重要 !

拼多多在上海和紐約兩地同時敲鐘,以股票代碼“PDD”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290億美元。與此同時,其創始人黃崢價超135億美元,順利躋身全球財富榜。

作為一名80後,年少得志,黃崢的成功並非運氣使然。有人總結,黃崢今日的成就可以歸功於兩件事。
計算機技術出身的黃崢與其他人不同,畢業後並沒有埋頭於狹窄的專業領域,學習商業邏輯,多次創業。

26歲那年,他跟著段永平一起和巴菲特共進午餐,那頓午餐,他學到很多。其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最大的收穫是意識到常識的力量。”

stacked round gold-colored coins on white surface

何為常識的力量?
當你試著去做投資,你首先得了解股票跌漲的形成規律,了解基金的概念;當你試著創業,你首先該弄懂哪些是夕陽產業,哪些是新興產業。

通過學習、鏈接牛人,形成基本的財富觀和創業思路,提升了層次,曾經的理工宅男今天才懂得憑藉低價策略,創造輝煌。

這些就是金錢世界的常識。別小看了這些常識,懂不懂得這些常識,就成為了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別。比如以下的這些認知誤區,是否也出現在你的身上:

person holding coins

財富是省出來的?
從家到公司,如果坐公交車上班,花費2 元,時間30分鐘;如果打車,花費12 元,時間10分鐘。
你每天坐公車上班,並認為這樣省下了不少錢。實際上呢?

你坐公車省下了10元錢,但卻浪費了20分鐘。你的20分鐘值多少錢呢?假如你每個月可以掙1萬元,每天工作8小時,那麼,你1分鐘差不多值1元。那麼,你浪費的20 分鐘,其實值20 元。


打車花掉你12元,坐公交花掉你20元,現在你還會覺得自己在省錢嗎?
而如果你知道什麼是時間成本,就不會踏入這樣的誤區。

person holding pink ceramic pig coin bank

關於金錢的利用
身邊一個女性朋友,三十歲生日剛過,就在城市買了一套90平的房子,準確來說,是自己全額付了首付,沒中巨額彩票,也沒從家裡拿一分錢。

她很傳奇,台北上班,郊區買房,老家在一個鄉下。
父母把女兒從學費昂貴的大學供出來以後,算是盡了應盡的義務,很難再給她經濟上額外補貼。

消息一出,街坊鄰居炸開了鍋,有質疑現在不都是男人買房,怎麼女娃還用買,這十幾萬究竟是從哪裡來的?有嘲諷是不是在大城市呆久了,好的不學,竟然跟人學傍大款?

不得不說,世界對稍微有點錢的女人惡意實在太大。
據我所知,畢業之後,她隻身前往一線城市,因為顏值、學歷、情商,乃至個人能力並沒有天然的優勢,所以最後找了一份月薪30000元的工作。

woman holding two round gold-colored coins

工資不高,待遇不好,除去必要的生活開銷,每月只能攢下2000元。
窮人的錢是用來維持生計的,可是這姑娘深知:如果把工資作為經濟收入的唯一來源,哪怕月薪10萬,也很難實現財務自由。

所以拿到第一份工資時,別人都在狂歡“剁手”,只有她有意識地開始學習理財。
起初,同事、朋友都不解,笑她不懂享受,年紀輕輕,就過著道士生活,清心寡欲,掉進錢眼裡,簡直就是一個小財迷。


可是,幾年下來,通過合理理財,她手裡頭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流,早就遠遠大於工作所得。如今,自己付了一個首付,又把房子租出去,錢生房子,房子生錢,經濟壓力倒也不大。

woman wearing white dress shirt

掌握理財這項技能,從某種意義上講,不只是讓她付得起首付那麼簡單,而是讓她更有安全感,具備隨時說“不”的能力以及閾值更大的自由度。

的確,30歲以後,拼的真的不是顏值和情商,而是財商——認識和駕馭金錢的能力。

國際著名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說:
長期而言,你將來的財富不只取決於你目前賺了多少錢,而是你能拿多少錢投資理財。
深以為然。一個對金錢沒有管理能力的人,活著,總是容易戰戰兢兢,既要看別人臉色,還要被別人左右。

表哥和嫂子都是公務員,有車有房,結婚以後,本著多數人都是媳婦管錢的原則,嫂子義不容辭地扛起了首席財務官的大旗。

人人艷羨說她找了一個好老公:會掙錢,還願意把錢交給她管。
他們夫妻二人很灑脫,尤其是對待錢上,嚴格貫徹及時行樂、不留遺憾的價值觀,一旦稍有結餘,就計劃著怎麼花掉,逛街購物旅遊,生活質量極高。

表嫂常說一句話:總感覺錢在口袋裡跳,所以忍不住買買買。
像大多數男人一樣,表哥更是對管理金錢沒有什麼概念,整天笑呵呵地表示:錢嘛,只有花了才有意義,不然就是一推廢紙。


可是,直到後來的某天,姑姑突發心髒病,緊急送往醫院診治時,需要一筆不少的手術費用。儘管作為兒子的表哥,那時候已經工作7、8年了,可是手裡頭竟然連5萬都拿不出來。

person writing dollar sign on sketch book

人窮志短,不把你逼到那份上,你根本體會不到錢究竟有多麼重要。最後,表哥東拼西湊,借了一大圈,才補齊手術費,撐到母親平安出院。

這件事情對表哥表嫂的打擊很大,他們不僅需要一遍遍地向外人解釋,為什麼工作多年,自己還是沒有錢,而且還要忍受別人質疑“你是不是在裝窮”的不信任眼光。

我知道,他們夫妻二人屬於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樂天派,向來都是本著先花錢,能剩下多少就儲蓄多少的金錢觀念,從來沒有理財意識和理財行為。

這種掙多花多,掙少花少的人其實有很多,如果生活一帆風順,不出丁點意外,大抵過得瀟灑自在。
可是人生怎麼可能不起波瀾、一帆風順呢,一旦出現風險,就會立馬捉襟見肘,不是哭窮,是真的無能為力。

所以,比起每月具體能賺多少錢,每年能攢下多少錢存在銀行來說,一個人理解金錢、管理金錢的能力似乎更加重要和關鍵

black click pen beside MacBook Pro on table

錢不是省出來的
拼命加班,拼命工作,想盡各種辦法去掙錢,都不是最佳方案!實際上依靠工作的升職加薪,是很難達到你夢想中的財富高度的。

單純依靠勞動獲取的財富,一旦面臨失業,或者遭遇什麼變故,猶如滅頂之災,一下子就被壓垮了,毫無還手之力。

而如果你知道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的概念,你也許就能擺脫“怎麼都窮”的窮忙死循環。
可以說,人與人之間的這一切差距,都源於財商的認知高低。

從此開啟你的財富人生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誰能更新自我的認知水平,塑造財商格局,掌控經濟運行的規律,誰就能把財富穩穩抓在手中。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