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有一個非常火爆的問題,
叫做:有什麼典型的學生思維?
這個問題吸引了超過10萬的關注,
瀏覽量更是達到了近千萬,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它的火紅程度。
很多人的回答,提到以下幾種典型的學生思維:
講求完美、盲目競爭、不想改變、害怕和更優秀的人在一起……。
如果將上面的項目單獨列出,
每一個都可以當成一篇獨立的題材,
但少了一個經典的學生思維,
那就是「盲目追求」。
什麼是盲目追求思維呢?
從我們擁有自我意識,也就是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後,
無論是父母、老師、以及周圍能接觸到的各種信息媒介,
都在提倡這樣的觀點:
任何你想要的,只要你足夠強烈地想要,就能夠得到。
這句話對於低潮期的人來說,的確很振奮人心,
但這句話最大的問題就在於:
它只告訴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卻沒有告訴我們究竟要如何得到。
現在的教育仍是填鴨式教育和考試引導教學,
導致了很多學生出現以下的行為偏差:
看到別人賺了一些錢,就開始眼紅:我也要賺錢,我也要財務自由;
看到別人交了漂亮的女友,就羨慕地說:我也想去追求正妹,
憑什麼別人就可以擁有,我就不行?
之類的。
他們的腦海中,迴盪的就是這樣的句子,就是「我想要」,
更為嚴重的時候,他們想要的時間期限,往往是立刻、馬上和現在。
但實際上,只憑藉著「我想要」,
就能把心中的理想,或者不合理的慾望變成現實嗎?
答案很明顯,肯定是不行的。
舉個大大的例子:
有個男生想要追求一個女孩子,
因為她實在是太漂亮了,
所以他非常想要追到她,
在這裡,請注意「追求」這個詞語。
「求」是什麼意思呢?
「求」意味把自己擺在低人一等的位置,
正因為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才會「求」她來喜歡。
但這些行為不但不會讓她喜歡,
反而會讓她覺得追求者並沒有多少價值。
而「追」是什麼意思呢?
「追」則意味想做任何事情讓對方看到,
想盡量滿足對方的要求,
這些行為會造成以下的兩種結果:
第一、她很有可能躲避追求者,
畢竟多數人都不想對別人有任何虧欠;
第二、追求者可能成為工具人,
當她心安理得,又不想浪費資源時。
「盲目追求」思維的出發點,是以自我為中心,
因為沒有從他人的角度出發,沒有相對應的價值做支撐,
所以,無論自己想要的意念多強烈,
最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
正確的做法:就是把「我想要」,替換成「我可以創造」,
前者是索取,後者是提供;
前者是自我為中心,後者是價值為中心。
換句話說,不應只想要賺到更多錢,
而是應該思考,自己可以為他人、為社會,
創造出什麼樣的財富,
想要賺更多錢,就需要創造更多財富。
例如:寫出更好的文章、開發出更好用的軟體等,
當創造出來的財富有更多人需要,就有可能賺到更多錢。
只靠「我想要」是不足以實現心中理想的,
比這個思維更高階的,就是「我可以創造」,
只有自己創造出別人、社會想要的財富,
才能讓自己更上一層,也獲取更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