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
 一個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智者,
 尋求解脫之法。智者告訴他,我們不斷地撿東西,
 放在心裡,於是覺得生活越來越累。
那人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沉重嗎?」
 智者反問他:「你願意把工作、愛情、家庭、
 友誼、金錢、地位、名聲拿一樣拿出來扔掉嗎?」
 那人長久沉默。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生活如此沉重!
由此看來:
 人這一輩子只有兩個時候最輕鬆,
 一是出生時,赤條條而來,背著空簍子;
 一是死亡時,把簍子裡的東西倒得乾乾淨淨,
 然後再赤條條而去。
我們想要的越多,反而越不快樂;
 想得到的越多,反而失去的也越多。
 人生在尋找得的同時,總要付出一種代價。
正確地認識得與失,人就會在得到的時候,
 懂得必然的失落;也會在失落的時候,
 懂得如何從失落中找回自我。
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一個人在世間,必須首先做好自己,
 盡好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否則一切追求都將是浮動。
當我們學會了從得到中失去,從失去中獲得。
 拋棄刻意追求卓越的野心,忘掉時時不如意的煩心,
 簡單地享受生活,我們就是快樂的。
有捨有得,
 大捨大得,
 不捨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