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討論度最高的電視劇莫過於《我們與惡的距離》,
其中吳慷仁飾演的法扶律師王赦,他替死刑犯辯護,
賺的錢不多、被許多人不諒解,他的成長背景,
差點讓他也成為殺人犯。
那段過去,讓他堅持要幫助社會上的弱勢,
在得知無差別殺人事件兇手要被槍決當天,
他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出自己的心聲,
他哭的令人心痛,完全融入角色的模樣。
讓看戲的我們情緒也被他牽動,這就是「吳慷仁」的魔力,
不論演出什麼樣的角色,他都可以投入其中,
他為每一部、每一場戲做足了大量的功課,這部戲也不例外。
拜訪了廢死聯盟、人權律師、法扶律師等,
去理解像王赦這個角色的動機,透過他的理解,
詮釋出我們現在看到的王赦。
現在他的每一部戲幾乎都是收視保證,其實晚起步的他,
也不是一入行就會演,27歲入行、35歲成為視帝,
吳慷仁在這 8年,付出了什麼努力,
讓他從NG 20幾次的菜鳥演員,一路成為 收視率保證?
吳慷仁27歲才入行,35歲就成為「視帝」!
不論是癡心男、盲人、濫情男,甚至是紅牌禮儀師、
保險業務員、空軍…各種角色、各種性情,
對吳慷仁來說,似乎都不是難事。
看吳慷仁演戲,收放自如,
他就像個盒子,每到一部戲就把角色靈魂裝進去;
然而看吳慷仁演戲,你也很難想像,他27歲才真正入行。
甚至在 2015年時,靠著《麻醉風暴》中葉建德、
《出境事務所》中趙聖偉兩個角色入圍金鐘獎。
最後《麻醉風暴》獲得第50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
2016年再憑著《一把青》郭軫的角色,抱回第二座金鐘大獎,成為「視帝」。
想證明靠自己也能獨立生活,吳慷仁15歲就開始到處打工!
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吳慷仁,為了證明自己可以獨立生活,
15歲就開始工作,只要哪裡有缺人,就去哪工作,
這樣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續到高中,
白天上課時幾乎都在睡覺,下了課就趕著工作、賺錢。
他不是因為「愛錢」才這般拼命,「錢」對他來說,只是種安全感的存在。
做過粗工、擺地攤、發傳單...最後,「酒保」竟改變了 他的一生,
工地粗工、洗碗工、擺地攤、收垃圾、發傳單、還在餐廳、超市打工…
從15歲開始,到27歲一腳跨入演戲圈,
他曾經做過40種工作,然而影響他最深的工作,是「酒保」。
進到酒吧後,不懂英文、更不懂法文的他,
每一種酒的名稱都看不懂,
什麼事都不能做,只會結帳、倒水,
甚至還有客人把他視為透明人
「我發現不是『有手腳』,就可以把事情做好。」
吳慷仁說:「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專業』是可以學一輩子的。」
「酒保」這工作看似沒什麼特別之處,卻讓吳慷仁開始懂得 何謂「專業」。
清晨4點下班,再累都堅持到書店,甚至看書看到睡著,被店員叫醒...
因為體認到自己的不足,
更清楚進入職場後「沒有人有義務教你」的現實,
他開始「泡書店」,每天淩晨4點下班後,
就到附近24小時的書店自學調酒,常常看到睡著,早上被店員叫醒。
人生不是只有一種選擇,達到目標,
也不是只有一種方式,為了讓自己變強,為了有「專業」。
吳慷仁選擇用最經濟實惠的方式來充實自己,
每天到書店報到,每天學一點,慢慢將書中的調酒知識整理成冊,
還會為了買台灣沒有的酒飛到日本,再用登山包背回來…
在酒吧工作短短3年,卻讓他學到:把事情做好,並不簡單的事。
沒想到在酒吧短短3年,卻讓他學會一輩子受用的道理。
他開始明白,把事情做好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非常用心。
更讓他培養出一種,做任何事都要卯足全力的習慣。
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不管到什麼環境,
遇到什麼挑戰,他都能用這樣的心態,一一克服。
就連「演員」這個工作,也是一樣。
他不放棄 任何機會,因為一則廣告代言成為演員。
在酒吧當酒保的他,也沒想過會成為演員,
而一切的開端,正是一則廣告代言,
對自己沒什麼自信的吳慷仁,雖然不覺得
自己的外表特別顯眼,但他懂得「把握機會」。
既然機會都在眼前了,就沒有不嘗試的理由,
憑著一種「用心把事做到好」的信念,
他考進台藝大的演員培訓課程,
更因此遇到老師李啟源和簡麗芬,
才走上這條戲劇之路,而到現在,他都還在這條路上努力。
開始被觀眾「看見」後,他卻說:我離一位好演員還差很遠...
從廣告演員開始,陸陸續續有了幾個作品後,
吳慷仁因為《下一站幸福》裡癡情的花拓也,
開始「被看見」,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但他也坦言自己不夠好「觀眾看到的花拓也,
是我一場戲 NG了 20次後,才選出的一次,」
吳慷仁說:「我很清楚,檯面下的我,離一位好演員還差很遠。」
為了突破自己,吳慷仁不想只演熟悉的角色,
明白自己的不足後,他沒有因為能力不足而放棄,反而更專心於突破自己。
他不甘心只演和自己像的角色,為了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
突破自己既有的框架,他只演有挑戰性的角色,而每個角色的截然個性。
讓螢幕裡的吳慷仁,每次亮相都有不同的樣貌,讓觀眾又更認識他一點。
選擇不熟悉的角色,相對來說,挑戰度也高出許多,
但對吳慷仁來說,「演別人不要的戲,也是磨練。」
為了完美呈現《出境事務所》裡的禮儀師,
讀了好幾本禮儀師相關的書,甚至實際參加禮儀師實習,
更跟著一起「迎接大體」,一句客語都不會說的他,常躲在房間讀劇本。
開電視,也只看客家電視台,如果你問他,
為了一部戲付出這麼多是為了什麼,他大概會回答你,
他只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因為知道自己不是天生的演員。
吳慷仁稱自己是「苦工型演員」花了5年,才肯定自己…
因為27歲才開始演戲,
吳慷仁對自己很沒自信,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苦工型』、不是天生的演員,」
他說:「我花了 5年,透過演戲不斷和自己對話,
直到最近才能很確定的說:『我是吳慷仁。』」
現在的他,只想努力做好自己的樣子,
因為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梁朝偉,但會有「第一個」吳慷仁。
「我終於覺得,自己挺好的!現在的我,很『吳慷仁』。」
吳慷仁的人生並非一路順遂,
可以擁有現在的成就,
全靠自己的決心與努力。
在今年金鐘獎頒獎典禮上,
他說:「也許我不是最有天份,但總是可以當最努力的那一個!」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晚入門的吳慷仁,能夠進步神速。
而我們都當不了第二個吳慷仁,但我們可以當這世界上第一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