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24歲,中獎50億,再沒上過班”:這件事,是你對自己最大的殘忍

忙碌使人充實,安逸使人變態。

01
前幾天看到一條新聞:美國一位年僅24歲的小哥,
中了強力球頭獎,獎金高達7.68億美元(約51.6億元人民幣)。

這位中獎的小哥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說,在發現自己中了大獎後,
他立馬就辭職了,此後再也沒有去上班。

從採訪的視頻中,都可以看出小哥按耐不住的喜悅。
他表示,當自己看到彩票上所有數字都符合時,
他就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然後開始尖叫……

網友除了表達對小哥的羨慕,許多人在評論中也紛紛附和:
“誰中這大的獎還上班?”,“我要是中了獎,第一件事也是辭職”……

很多人覺得,人生的首要問題是賺錢,
但如果能一夜暴富,誰也不會選擇去上班。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國外有過這樣的研究,中大獎的人,平均3年內
就會恢復原來的生活狀態和水平,很多甚至還不如之前。

有一部美劇曾把中大獎彩民的行為分成多個階段:
“狂喜,揮霍,不安,內疚,昇華”。

暗示了中大獎後的生活,並不像多數人想像的
“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拋開那些一夜暴富後,因為揮霍無度而在短時間內
敗光家產的極端案例,單從不工作這件事來看,就足以讓人嚐到“安逸”的惡果。

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死後,在去閻羅殿的路上,遇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
宮殿的主人請他留下來居住。

這人說:“我在人間辛辛苦苦忙碌了一輩子。
我現在只想吃,只想睡,討厭工作。”

宮殿的主人答道:“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我這裡更適合你居住的了。
我這裡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會有人來阻止你;
我這裡有非常舒服的床鋪,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會有人來打擾你;


而且,我保證這裡沒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
這個人非常滿意地住了下來。
開始的一段日子,他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樂。

漸漸的,他覺得有點寂寞和空虛,於是去見宮殿主人,說:
“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過久了也沒有意思,你能否為我找一份工作?”

主人答:“對不起,我們這裡從來就不曾有過工作。”
又過了幾個月,這個人實在忍不住了,又去見宮殿的主人:
“這種日子我實在受不了了,如果你不讓我工作,我寧願去下地獄。”

宮殿主人輕蔑地笑了:“你以為這裡是天堂嗎?
實話告訴你,這裡本來就是地獄啊!”

這個人恍然大悟:“過度享受原來是地獄啊!”

02
每個人都嚮往安逸。

短暫的安逸,能讓我們得到休息,享受寧靜。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話:“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
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沉溺於安逸的人,就像是豬,吃飽了睡,睡醒了吃,
過得不思進取,碌碌無為,這樣的生活要求,即豬欄的理想。
安逸生活的背後往往藏著陷阱,一旦掉進去,就會摔得很難看。

自媒體人財四爺曾講述過一段自己逃離“北漂”的故事:
十幾年前,北漂多年的他跟著朋友買了一套北京西南三環的商品房,總價40多萬。
湊錢付完首付,5年就還清了貸款。

10年後,房價翻了十幾倍,他以近500萬的價格把房子賣了出去。
接著便辭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老家。
回家以後,他蓋了一個三層小洋樓,給父母住。

自己又花了40多萬,在市中心裡買了一套120平米的大三居。
最後手裡還剩300萬,分別存了定期、
餘額寶,還買了理財和保險,坐收利息。
就這樣,他過上了夢想中的神仙日子。

時間一晃,一年過去了,他卻覺得少了點什麼。
雖然身揣“巨款”,卻感覺自己已經廢了,生活也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


整天活在打麻將、說話跟吵架一樣、一下雨就滿腳泥濘、
一進村就充滿各種肥料氣息的環境裡。

想買點好東西,卻發現全是山寨貨:
“OO糖”、“漂柔洗髮水”、“旺好牛奶”……
想去找工作,卻發現根本沒有適合自己的企業。

百無聊賴的日子裡,沒有任何期待和驚喜可言,只剩下拿錢等死。
就像富蘭克林說的:“多數人25歲就死了,一直到75歲才埋。”

休閒本身所能帶給他的愉悅感越來越淺薄,
他開始懷念北漂時忙碌的日常帶給自己的成就感。

後來,忍無可忍的他,終究還是殺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後,他的工作回來了,朋友圈回來了,生活也回來了。
雖然少了安逸,卻活得踏實有乾勁。

03
很多人覺得,有了錢就能完成自己的夢想,過上想要的生活。
確實有錢能讓我們的物質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錢和幸福感,其實關係並不大。

心理學家馬丁•賽利格曼曾對40多個國家
進行過一項生活滿意度調查,結果發現:
購買力強的國家,人民生活滿意度也高;
而一旦國民收入超過人均8000美元之後,
這個相關就開始消失,財富的增加並不能持續增加生活的滿意度。

因為根據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剛開始賺到很多錢
帶來的滿足感和效用最大,此後則會依次遞減。

真正讓人保持長時間幸福感的,是你能否找到
點燃自己熱情的那件事,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存在。

中國有一位美女科學家,叫顏寧,上
個月底剛剛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77年出生的她,早在30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博導。
2014年,37歲的顏寧在《Nature》發表了重量級論文。


此時的她帶領團隊,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未解的科學難題,
成功解析了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

顏寧因此名聲大噪,在她的帶領下,
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院也成為了世界頂級科研所。

之所以年紀輕輕就功成名就,我認為主要歸因於她對科研的高度熱愛。

在《開講啦》這個節目裡,顏寧分享過一個故事,
《歡樂頌》熱播的時候,她的學生問她:
“顏老師,你看安迪,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
一定沒有你在學術界的地位高,
安迪的工作強度一定沒有你的工作強度大,
可是你看她賺多少錢啊?

你每天工作那麼辛苦,可是你的工資比她少好多,
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心裡難道不會不平衡嗎?”

顏寧反問他,那你覺得安迪一定比我幸福嗎?

當一個人做出了發自內心的選擇,真正醉心於自己喜歡的一件事,
就會進入心流狀態,體會到超然物外的感覺。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幸福。
想要獲得這種幸福,最重要的就是要走出安逸,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那件事。

04
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呢?

斯科特•丁斯莫爾曾經在TED演講者中提到了三個步驟:
①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獨特優勢
想想看,什麼是你每天一睜眼就想去做,並且對別人有益的事?不管能否從中獲得報酬。

②弄清讓自己做出決定的根本原因
是因為我們對人類、家庭、健康的關心,還是因為成就感、成功這樣的東西?

前者屬於內在動機,後者屬於外在動機。
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680:內在動機》中說,內在動機比外在動機更具動力。

比如科學家顏寧的科研動機,就是內在動機。
在探索的過程中,科學研究本身,以及科學的美感,就能為她提供源源不斷的樂趣,而不需要外界的額外激勵。

相對而言,內在動機讓我們更為主動,更能堅持,能想方設法從多個角度去解決有挑戰的問題。
而外在動機很容易出現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效果短暫。

就像前文所述,物質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再增加物質獎勵,效果幾乎不會增加。
更重要的是,外在動機較為被動,在激發人的創造性上,作用相對較弱。

弄清自己的各種決定背後的真正原因,就能使我們了解最真實的自己。
也就不至於因為本來不屑一顧的理由,而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③消化經驗
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獲得新信息: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如果我們不在意這些信息,不去消化已知的經驗,並且用到今後的生活裡,那麼這些經驗就沒有了意義。

每年、每月、每週、每天,我們都應該花些時間反思一下,自己什麼事做對了,什麼事做錯了,什麼事需要一直做,有沒有更多的經驗可循。

把這些思考記下來,時間一長,我們就有一個信息庫,滿載屬於自己的生活智慧,它會使我們充滿活力,更清楚自己是誰,想要什麼。

05
有人說,人這一輩子最後悔的不是做過什麼,而是沒做過什麼。

深以為然。
不論你處於何種境遇,都不能停止努力,停止對理想的追求,停止變得更好。

羅曼•羅蘭曾說: “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
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隔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
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

悠閒而安逸的生活,對於年輕人而言,意味著一個巨大而舒適的泥潭。
如果久居其中,總有一天會發現自己深陷泥潭而無法自拔,
只好眼睜睜地看著肚腩不斷發福,滿心惶恐卻早已喪失了前進的能力。

千萬別在最好的年紀裡選擇了安逸。
你想要的生活,在你走過的每一個腳步裡,踏踏實實,清晰可見。
共勉。

你可能還有興趣的文章...
顏值高,掙錢多!只有膚淺的人才不會以貌取人。薪由相生
出色的員工不是被高薪挖走的,而是被愚蠢的公司規則逼走的
「6:00了還沒人走...要不加會班吧…」為什麼不該〝加班〞?這是我聽過最好的3個回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