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北伐戰爭中蔣介石是如何依靠10萬軍隊擊敗90萬敵軍的

1926年年底,我國軍閥混戰時期,蔣介石作為北伐軍的總司令,率領著10萬軍隊開始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又一次北伐。在那個時候,當時很多人都不把蔣介石放在眼裡,因為北方各派的軍閥加在一起就有90多萬兵力,他們賭定蔣介石的10萬軍隊根本掀不起什麼風浪,然而神話偏偏出現了。在半年的時間之後,蔣介石先後擊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的部隊,從兩個方向飲馬長江。隨後各路北伐軍對張作霖進行了圍攻,張作霖最終放棄了華北地區。那麼僅僅擁有10萬部隊的蔣介石,究竟是如何擊敗北方的各路軍閥的呢?

一、北方軍閥並非鐵板一塊,他們一直在相互內鬥

當時北伐主要的軍閥有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張宗昌四個人,其中張作霖的實力最強,擁有將近40萬軍隊。吳佩孚和孫傳芳各有20余萬軍隊,即便是張宗昌的部隊也在10萬上下。從整體來看,他們那一個都不輸給蔣介石。但是帳不是這麼算的,他們並沒有把主要兵力用來對付蔣介石。馮玉祥是吳佩孚的死敵,當年如果不是馮玉祥的叛變,吳佩孚根本不會敗給張作霖。雖然後來吳佩孚得以捲土重來,但勢力已經大不如前。吳佩孚對馮玉祥恨之入骨,他把主要兵力用於圍堵西北地方的馮玉祥,真正在南邊都有蔣介石的部隊還不到三分之一。吳佩孚有自己的難處,而孫傳芳也和他差不多。孫傳芳本來是吳佩孚的部下,他屬於脫離了吳佩孚,自己自立門戶。


在孫傳芳看來,他首先要防止吳佩孚再次控制江南地區。他一部分兵力要防禦兩湖地區的吳佩孚,此外他還有別的對手。孫傳芳應該是所有的軍閥中最忙的,他和山東的軍閥張宗昌又是死對頭。他還要抽出一部分兵力在江蘇北部抵禦張宗昌,最後的兵力才是留給蔣介石的。北方的張宗昌是張作霖的盟友,他們屬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但無論是張作霖還是張宗昌都認為蔣介石不可能對自己造成然和威脅,因為蔣介石首先要擊敗吳佩孚和孫傳芳。在二張看來,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他們沒有援助吳佩孚或者孫傳芳,再者說,他們也不可能援助吳佩孚、孫傳芳。北方的四個軍閥之間是互不信任的,這給了蔣介石機會。

二、蔣介石的北伐軍不斷壯大,閻錫山和馮玉祥先後加入


但現實情況超出了二張的預料,蔣介石異軍突起,他創造了神話。在半年之內,北伐軍從廣州打到了武漢和南京,蔣介石開始飲馬長江。在北上的過程中,蔣介石的軍隊人數不斷增加。到了武漢、南京被佔領時,蔣介石部隊的人數也接近40萬。到了這個時候,吳佩孚和孫傳芳的失敗已經無可挽回。蔣介石的大軍突然出現在二戰的面前,這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從實力上看,蔣介石此時的兵力與張作霖相當,但是他的軍隊組成部分很複雜。按照當時的情況,蔣介石還沒有能力擊敗張作霖。再加上張作霖還有一個隊友張宗昌,他們仍佔據優勢。不過凡事總怕意外,蔣介石的隊友馬上就出現了,而且一口氣來了兩個。

盤踞西北地方的馮玉祥本來屬於被孤立的位置,現在蔣介石擊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這對馮玉祥來說是一個好機會。馮玉祥認為自己和蔣介石聯合足夠打敗張作霖,到時自己就可以控制中原地區。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也差不多是這個邏輯,他希望獲得張作霖控制下的華北地區。在此之前,閻錫山一直不敢得罪張作霖。現在機會終於來了,閻錫山也開始聯合蔣介石。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三路軍隊的兵力超過100萬,這是張作霖無論如何也抵禦不了的。在山東戰役中,盟友張宗昌的部隊被北伐軍一頓暴打。張作霖認為自己無力與北伐軍交戰,他打算把軍隊撤回東北,等待機會伺機而動。


三、黃埔軍的戰鬥力是當時其他部隊無法比擬的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北伐軍的戰鬥力。自身沒有實力,什麼都是虛談。北伐軍的第一軍基本上都是有黃埔軍校學生組成的,這支部隊要文化有文化、要思想有思想,這樣的軍隊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北方軍閥的軍官大多數都是文盲,戰術指揮能力很低,只有極少數屬於那種講武學堂畢業生。而北伐軍中的黃埔軍官受過一整套的軍事教育,在戰術指揮能力比被那些北方軍官強得多。很多人在北伐戰爭中還不怎麼出彩,但是到了抗日戰爭時期都成了頂樑柱,如杜聿明等人。雖然吳佩孚和孫傳芳沒有把主力部隊用來對付蔣介石,但請注意,蔣介石的部隊只有10萬人,而且是兵分三路進軍。每一路軍隊都面臨著優勢兵力的敵人,以少勝多在北伐戰爭中,是一種常態化的情況。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