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就是一種心無雜念地活在當下的能力,走路時專心走路,睡覺時專心睡覺,腦子裡既不執著於過去發生的快事,也不憂慮未來可能的煩惱。
一直處於調適時差的狀態
晚上睡意不濃,半夜醒來是常有的事情,可到了一大早該起床的時候,卻又正是酣睡之際,所以賴床也便成了常有的事。
這樣一番折騰下來,我工作和學習的效率都下降了許多。
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專注力不夠。
01
在網絡化的時代,充斥著各種生活訊息,網站裡有著各種娛樂綜藝節目,手機各種遊戲也層出不窮,每一項拿出來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吸引我們的注意,消磨我們的時間。
過去有一段時間,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讀書計劃,每週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
然而,剛開始踐行這個計劃的時候,拿起書翻不了幾頁就看不進去了,要不心猿意馬,時不時打開手機瞄一瞄,要不乾脆犯困,等回過神來半個小時已經過去。
還有很多時候,我常常會自以為是地開啟多任務行動模式,在吃飯的時候看新聞,在上廁所的時候捧著一本書,在運動的時候還不忘聽音頻課程。
這種看似提高效率的舉動,實則沒有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
分心是這個時代最坑人的陷阱,而缺乏足夠的專注力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的認知裡都存在一個誤區,以為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深入思考能力。
而我現在才真正認識到,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其實是他的專注力。
因為,如果你可以專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看一個問題,你會自然而然地轉動大腦,開啟自己的思考,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會在這個專注的過程中一步步培養起來。
當我能夠專注地吃飯,我就會更關注食物的滋味以及身體的感受,而不會盲目地往嘴裡塞東西。
當我能夠專注地看書,我就容易把自己帶入到作者營造的情境中,去學習書中的知識和總結自己的感悟;
當我能夠專注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小事,我就更能夠釋放自己的焦慮,從而獲得更多的精力去面對新的問題。
02
記得之前一篇文章裡提到過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
在一天的不同時段裡給來自83個國家約5000名志願者發送消息,讓他們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
然後回答三個問題——
“你覺得心情怎麼樣?”
“你想的事情是正在做的事情嗎?”
“如果不是,那麼你想的事情是愉悅的,令人不快的還是中性的?”
結果發現,人們在醒著的時候,腦袋裡想的常常不是他們正在做的事,而是大約有47%的時間都在做白日夢,回憶過去或是計劃未來,這些幻想也許能夠激發你的創意或者靈感,但是卻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極大地削弱你認真做事情的專注力。
而心理學家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當人們心裡想的事跟做的事一致的時候,感受最快樂。
這種專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從而獲得愉悅感體驗的狀態。
這時候,你專注於正在做的那件事情,忘記自己,忘記時間的流逝,你的感覺非常敏銳,能夠捕捉到所有與當下這件事情相關的所有信息,不管工作多複雜你都毫不費力,而且有強烈的愉悅感和幸福感。
一旦你能夠專注於整個過程,不受外界的干擾,沒有內心的焦躁,只有踏實的全力以赴,那你就能像很多優秀的人那樣,不僅把事情做好,還能享受到最大的幸福感。
03
我們不能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一方面是因為外界有太多的誘惑,更重要的一面是我們的慾望太多。
這一年裡,我成長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事情。
可當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工作,學習和個人成長,我發現,自己安排的事情和計劃太多了,從而造成我在做事的時候心神不寧,很難做到心無旁騖。
我會在看書的時候,想到自己還有英語閱讀沒有完成,然後,在做英語閱讀的時候又想著工作中還有問題沒有解決。
這種“吃著碗裡,想著鍋裡”的狀態,漸漸成為了情緒殺手,不斷地侵蝕著我的專注力。
還記得有一次,寫作課程大咖S的助理找我談合作的事情,問我未來對自己的定位和規劃會是怎麼樣的,我竟然一口氣說出了未來自己期望擁有的5個身份。
現在回頭想一想,我真是臉皮太厚了。
其實,其中的任何一個身份標籤都需要極大的知識積累和磨礪,而那時候的我竟然想一下子擁有人生所有的可能性。
很多時候我們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又低估了事情的複雜性。
專注力從來都是一種稀缺的資源,既然稀缺,我們就更有必要把專注力放在更重要的那些事情上,因為事事上心的最可能結果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沒有做好。
專注地做好少數那幾件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其實就是在積累你的“馬太效應”,窮者愈窮,富者愈富,而好的會變得越好。
因為在做好了那幾件事情之後,你獲得的會是最大的回報,而那幾件重要事情的成功,也會給你人生帶來全面的提升。
我們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應該只放在那幾件最重要的事情上。
而在專注的狀態中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勝過你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庸。
04
曾在梁文道的文章裡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日本禪師,日日修行,也沒什麼別的嗜好,唯獨喜歡甜食。在他病重的時候,弟子們帶著糕點從全國各地趕來探望。
到快要坐化的那一刻,老禪師一如其他道行高深的修行者,端坐席上,神情平和。然後,他竟然拿起了一塊甜餅,放進口中,有點艱難地慢慢咀嚼。
吃罷,他微微啟唇,好像要說點什麼,於是弟子們都緊緊湊過去,想要聽清楚師父的遺言。但老禪師最後只說了兩個字:“好吃!”然後就斷了氣。
這位老禪師在臨死之前,對待眼前的食物,依然保持著專注的一心一意的狀態。
村上春樹在書裡說,“跑步為什麼?為了專注力。就是把自己所擁有的有限才能,專注到必要的一點的能力,如果沒有這個,什麼重要的事情都無法達成。”
專注力對於我們的人生如此重要,最後,我想給你幾個建議:
01
保持覺察
專注力本身就是一種意志力資源,很容易被消耗。
當我們沒有把專注力放在當下所做的事情上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通過有意識的覺察,及時把渙散的注意力調整回來,重新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上。
而經常練習冥想,不但能夠修心養性,還能夠提升你的覺察力,讓你更有意識地專注於當下。
02
營造專注的氛圍
專注的能力現在越來越不好練了,因為讓我們分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而這時候,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所有能分心的東西都屏蔽掉,眼不見為淨。
特別是手機,你最好不要讓它出現在你的視野範圍內。
03
調成單任務工作模式
一個人很難同時專注於兩件事情上,所以,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注力,就要全神貫注於一件事情。
你可以把事情分配到每個小時,每次只做一件事情,並且為這件事情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
這樣不論是工作,還是決策,或者是跟朋友相處,你都能夠全心投入,最後真正地把這件事情做好。
04
勞逸結合
專注是極耗精力的,所以當你專注了一段時間之後,總是需要休息一下重新積蓄專注力。
在勞逸結合之下,我們的專注才會發揮最大的效應,給你創造最大的價值。
根據研究,建議把工作的時間分成一個一個的區塊,每個區塊由50-90分鐘的高強度,高注意力的工作和7-20分鐘的休息組成。
這樣的時間安排,既可以保證一段持續的高強度的專注,又能讓身體得到合理的休息。
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保證你日常專注力的一個必要條件。
在我看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鍛煉自己的專注力,這會是我們獲得美好人生的一次最重要的實踐。
最後,分享影片!我們總是太忙,而讓大腦多工!學會專注的〝放空〞也許是你實踐專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