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債叫人情債,這種債,千萬別討,不討,人情一直在,一討,立刻歸零。
姐姐婚姻破裂,帶著三歲的孩子艱難度日,妹妹當時開著一家生意不錯的超市。妹妹收留了姐姐,姐妹兩一起幹,賺了錢一起分,妹妹幫姐姐平穩度過一個人生的坎。10年風水輪流轉,姐姐孩子也大了,姐姐也再嫁了一個條件不錯的批發商。
但妹妹的家庭又出現變故,老公得了一場重病,耗光了所有積蓄,小超市也歇業倒閉。等老公康復出院,妹妹打算東山再起,於是去找姐姐借錢。
原本抱著極大的把握,誰知姐姐說提供點生活補給可以,借開店的錢,沒有。妹妹急了,翻出舊賬,描述想當年你多落魄我如何如何幫你,開始討那筆拖欠已久的人情債。
誰知姐姐惱羞成怒,辯解說當時那不叫收留,她在超市拿的每一份錢都是自己辛苦賺來的,何況賺的錢一直都是妹妹分的多,自己分的少,並說你要翻這筆舊賬,連生活補給也不給了。幾個回合下來,烏煙瘴氣,一拍兩散。
這件事就發生在我身邊。事件發生後都在七嘴八舌的說那個姐姐多麼忘恩負義。但我的看法則不同。
第一,我們幫人就幫人,切不可抱著求回報的心態幫人。
抱著求回報的心態幫人就不是真幫。人情歸人情,交易歸交易,若把人情和交易混為一談。這時候,交易不像交易,人情不像人情。
就像一些進苗燒香求佛,求佛保佑孩子考個好成績,求佛保佑生意多賺錢,求佛保佑出現一位滿意的夫君。你到底是拜佛去了還是到廟裡談生意去了,再說佛也不管這些,也管不過來。
第二,若對方無心,你就幫了個白眼狼,認了;若對方有心,人情只能拿人情還。
你把自己的朋友介紹到一家公司,結果後來者居上,這個人一路高歌升到了高層。朋友要是記你的好,平常有點個招呼有個關照也就到此為止了。
男女朋友之間鬧個矛盾吵個架,往往一方就開始訴苦,說自己付出了多少,你在說你付出多的時候,對方一定在想我付出的並不比你少,這就沒意思了,男女之間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
總之要明白一個道理,曹操很不歡袁紹提起當年一起偷人家新娘子那一截,劉邦也最怕聽到有人翻出當年他霸占寡婦那一段。
此一時,彼一時也!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人情永遠都在,而人情,永遠不嫌多